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快闪西津渡
2021-04-18 16:08: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18日镇江讯(蔡庆来 平之 陈稼卫)地图上,滚滚长江与大运河形成黄金十字交叉。这个交叉点所在的城市就是镇江,而西津渡则是镇江的原点。

4月22日至24日,“第二届长三角自驾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21中国大运河‘驰骋文旅’”活动在镇江举行,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百车千人,将沿着镇江段大运河“驰骋文旅”。

让我们走进西津渡来一次快闪。

千年潮起潮落,西津渡古街随处可见众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彰显出悠久多元的渡口文化。

漕粮第一渡

唐代晚期,这里称为西津渡,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江河交汇的渡口,西津渡的繁华与漕运的兴起密切相关。唐宋时期,西津渡是漕运是必经水道,又是江南运河的起讫点,史称“漕粮转输第一渡”。

江南漕粮北运的路线是沿江南运河至镇江西津渡,过长江进入江北运河北上,向江浙输送的漕粮也要经西津渡进入江南运河南下。明清时期,每年仍从江南向北方调运大批漕粮,镇江仍是漕粮转输和货商中转的重要港口。

一眼看千年

走进西津渡古街,一处玻璃栈道下,展示着历代街道叠压的坡面。这就是:一眼看千年——唐始栈道(唐以前)、唐代路面、宋元时期路面、明代路面……层层叠压的路面,记录着古街的历史。

如今,这条长约1000米的古街上,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随处可见从六朝至清代的历史古迹。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可以领略当年古城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貌。

义渡救生会

古街昭关石塔旁,有一幢不太起眼的砖木建筑,门楣上镶嵌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救生会。

隋唐以前,镇江江面宽40多里,虽然随着泥沙淤积,江面宽度不断缩减,但到唐代时仍有20多里宽。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留下了“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的诗句。每每风起浪涌,船工和渡客的呼救之声格外惊心动魄。于是,当时的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了救生会,历时最久、影响最为深远的民间水上救生组织由此诞生。

老街焕新颜

“西津渡街区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也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西津渡的昨天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活化石般的风貌却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综合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级景区)。如今,古街已被注入了时代的内涵,赋予时代的活力。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古朴的生态,传统的商业,一切都焕发出一种令人难以言喻的活力。

标签:津渡;镇江;漕粮
责编:张良琴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