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丹阳市博物馆接收了社会人士捐赠的37份清代至民国时期老契约。这些契约从清代晚期至民国晚期,跨度89年。
20多年前,安徽籍人士魏云革在丹阳工作时偶然获得一个木盒,盒子里有37份契约。此后,魏云革先后在浙江和江苏苏州等地工作。近日,魏云革想通过网络找到老契约的主人,若找不到,出于对工作第一站丹阳的感情,他希望能与丹阳市博物馆取得联系。他发的《给三十七张丹阳老契约寻主》的帖子在丹阳各大网络论坛引起极大关注,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当得知这位网友为契约寻主的想法后,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第一时间与魏云革取得联系,并安排举行了交接仪式和颁证仪式。
1月26日一大早,魏云革从昆山专程来到丹阳,亲手将他保管了20多年的37份契约移交给了丹阳市博物馆,了却一桩心愿。
这批纸品分别为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和民国时期的手写契约,保存完好,书写工整,其中有的还盖有公章。最早的一份为清代咸丰九年(1859),距今162年。最晚的一份为民国三十七年(1948),距今也有73年。
据专业人士介绍,这批契约文书中间跨度89年,大部分为土地买卖交易的文书,也有关于家族内部承继的文书,是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的反映,对研究丹阳地方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佘记其 殷显春 阙强)摄影 殷显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