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新兴产业唱主角 人才经费翻一番 镇江:主动融入高能级城市
2021-01-08 15: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月8日镇江讯(王海平)镇江“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间,围绕四大产业集群和八条产业链推动创新。

进入“十四五”,江苏苏南板块中的镇江有了新的想法和动作。

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中,将与高能级城市的更好融合,实现“办公在大城市、协作在镇江”的产业创新协同;在招商引资上,要让人才愿意去开发区,并且“收入要高很多”;在吸引年轻人的政策上,有关经费将翻番;在科技创新上,要推动大学城和高校园区转型为科教创新区;在长江大保护上,将促使更多的长江资源从产业退还给城市。

其中,在产业强市作为第一战略引导下,形成了4个产业集群和8个产业链的发展规划,对实体经济进行了重新定义。

“很多城市已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从城市能级和人口看,我们的制造业占比不能低于48%。”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表示,这也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将继续保持在一定的高位,以赋能实体经济。在过去的2020年,镇江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63.2%,高于江苏全省平均。

1月5日,江苏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就“十四五”等诸多话题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唱主角,出台新的人才政策,主动融入高能级城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唱主角

《21世纪》当前差不多是你履新镇江一周年,2020年的经济工作是否达到预期?

马明龙2020年的最终数据要到市“两会”后才能正式对外公布,实际上从年度11月开始不少数据就开始关门了。从过去1-9月的增幅数据看,在全省排位实现了进位,整体上多个维度取得了新的突破,这是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取得的,我感到特别高兴。

镇江的经济总量在苏南板块中还需要发力,但每发展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省级层面反馈的消息是,镇江的数据是扎实的,是被充分认可的。

从项目招引看,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9个、总投资1008亿元,同增长27.3%、64.5%,数量和质量创多年来最好水平。这些高质量的项目带来了经济结构的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预计增长8.5%,同增1.3个百分点;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达80%,同增5个百分点;镇江利用外资总量不大,但同比提升35%,而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63.2%,高于全省平均。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一年我们的传统产业用电量下降幅度很大,这意味着支撑工业经济的主角已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了。

当然,发展不充分仍是经济工作中的最大短板,龙头企业也少。此外,产业基础不够厚实,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部分行业和中小企业仍比较困难,构建新发展格局仍有不少弱项,经济、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金融等领域仍面临一些风险隐患。

面对取得的成绩,经济工作上不能盲目乐观。省委指出,经济工作不要头脑发热,要遵循经济规律。我们再加上一条,必须结合地方实践,强调法律对项目的约束,不要被忽悠。

人才经费翻一番

《21世纪》:在人口总量不大的情况下,镇江如何让更多的人才集聚?

马明龙:一个城市有温度,要靠全社会,但要有活力,必须靠更多的年轻人。

人口增长相对缓慢确实是镇江发展中的一个制约因素,尤其是年轻人人口增长更慢一点。一些优秀孩子考到外地高校比如上海、南京的,毕业后就留在那了。所以我一直在想,镇江是沪宁线上真正的滨江城市,有这么好的环境和产业基础,房价也有竞争力,但为何年轻人来的不多呢?

关键是,我们的创新平台和基础还不足,缺乏吸纳更多年轻人的产业。因此,在“十四五”期间,我们需要认真去研究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导入进来,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来创新创业。这是需要特别被关注的。

根据新的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镇江的人才工作专项经费要翻一番。我们要不拘一格引人才,目前正在进行调研,将出台新的人才政策。

镇江有几个县级市,实行的是省管县财政体制。但在讨论的时候我提出,我们需要大气一点,在人才政策上,市级要给予3个县级市与区一样的支持和补贴,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与合力。

《21世纪》:从“十四五”规划当前的进展看,镇江能否获得中央预算内更多的支持?

马明龙:从城市发展的实际看,镇江要想获得中央预算内支持项目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当然,各部委每年的支持力度都在加大。

本质上,中央预算内的支持大多集中在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领域,镇江处于苏南板块,这方面的机遇可遇不可求。但是,省级预算内的支持是确定的。比如,如果落户某个省级项目,有一些指标则是省级调配,不算是利用我们自己的要素投入。

以小切口引导企业家的爱国情怀

《21世纪》:履新镇江后,你曾经给一个眼镜生产行业的知名老企业家写过一封信,这被解读为重塑镇江的政商关系,这一用意何在?

马明龙:写信的目的是导向,是发出一个信号的方式之一。这意味着作为市委书记的我,要和企业家主动交流。

《21世纪》:接信的老企业家曾和我交流,他说之前仅和你在商务厅的一个会议上照过一次面。

马明龙:2020年初到任镇江后,我曾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会后请他们吃了个工作餐。当时,一位企业家和我开玩笑说,“书记,可有一段时间没吃这样的饭喽。”这说明什么,实际上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感情有距离。我毕业后曾在企业工作了10多年,深知企业发展的不易。

2020年,镇江全市新增市场主体近7万家,民间投资比重达到77.2%,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为镇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镇江的好企业很多,但这些企业为何到外地去投资呢?为何不能在本地继续发展壮大呢?我在调研中发现,有很多项目批而不动,原因是没有了清晰的政商关系,或者说走了极端。所以,我写信的目的就是放一个强烈的信号,和企业家交朋友,并激励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企业家的内心是需要政府关心的,但你要坚守住底线,要去帮他们解决具体的困难。我们有的时候疏忽了,没有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所以要改变。

不久之前,一位商会会长给我写信,说当年失信了,但有关部门没有及时消除。这就是失信企业的修复问题。如果我们能把失信的修复率和修复效率提升,换一个工作观念,用这个小切口来帮助和辅导失信企业修复,那就是事半功倍了。

从2020年开始,我们有很多方式和企业家交流,比如市长早餐会等。这种交流带来的变化很明显,很多企业回镇江投资的项目多了起来。

主动一体化融入高能级城市

《21世纪》:“十四五”期间,针对省委赋予的城市新定位,镇江在经济工作上如何贯彻落实?

马明龙:前不久,省委针对全省13个设区市分别都提出了个性化的要求,这实际上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两争一前列”要求的具体化。此前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镇江时曾提出“镇江很有前途。”

我认为最重要的首先是方向,对标新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从经济工作上看,我们要改变思维的惯性,过去我们那套成功的经验面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变化不管用了。不同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通过调整和改革去实现。比如,过去我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时,外资总量非常大,但现在这一发展经验在镇江就用不上了。

那么当前和下一步的机遇在哪里?

一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大、韧性强,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国外加强了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封锁,但这一产业在镇江的基础很好,目前又有新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已进入,我们要自己动手来解决重大技术创新问题,这些都是机遇;

二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

三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国家、省重大战略在镇江交汇叠加;

四是,后疫情时代有效承接高能级城市辐射、填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空档”的机遇。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间,从产业的做法上看,就是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强市战略,推动项目工作持续突破,围绕四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和八条产业链(新型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设备)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1世纪》:根据宁镇扬党政联席会取得的共识,2021年宁镇两市要重点共建打造G312产业创新走廊,这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发挥作用?

马明龙:与高能级城市的更好融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镇江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

G312产业创新走廊是宁镇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宁镇两地对此高度重视,近1年来双方多次对接加快推进。

目前,镇江已与南京协商确立了《宁镇共建合作示范区建议方案》,定位是打造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及宁镇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引领区”,在合作原则、区域范围、管理架构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

总体上,坚持把产业创新放在核心地位来推进,实现创新要素的集聚,推动大学城和高校园区转型为科教创新区,重点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孵化器”,更好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

关键在于怎么做,镇江的优势又如何发挥。镇江的建成区不小,人口总量不算大、密度也不高,城市基本不会堵车,比较舒展,这就具备了发展新兴产业的良好条件,因此,“办公在大城市、协作在镇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宁镇两市将利用“十四五”、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机遇,会在政策上、体制机制上进行重大创新,最大限度调动各类主体创新积极性,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打通技术到产品的转化路径。

《21世纪》:进入“十四五”,开发区的改革成为重点,镇江如何进行?

马明龙:镇江要在“十四五”实现“两个高于”,就是要以高于全国全省平均的速度,高于全省平均的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开发区经济一直是主战场,镇江目前拥有2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开发区。事实上,在“十四五”期间的开发区发展和改革的任务非常重,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实践进行研究。

总体上我们有几点考虑。

第一是优化,即优化布局、架构、管理模式,去行政化走向简捷、高效,关键是激励机制,要让想干事情的人才去开发区,并且收入要高很多。

第二是提升,即提升产业和平台能级,尽管目前镇江的经济总量还不大,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我们仍然坚持产业的高眼界,对普通的产业要择商选资,让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第三是鼓励引进有实力的国企、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采取PPP模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最大限度释放合作优势。

标签:镇江;产业;经济工作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