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网讯 地方志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着存史、资治、教化的功用。昨天上午,清《光绪丹徒县志》点校本首发式在市方志馆举行。这是市史志办加强旧志的开发利用,自1990年出版元《至顺镇江志》点校本,2014年出版宋《嘉定镇江志》点校本基础上,取得的又一旧志整理重大新成果。
自古以来,镇江就有修志传统,留存了大量的旧志典籍。《光绪丹徒县志》虽名为“丹徒”,但保留了关于“镇江”的大量史料,是一部传承镇江历史文脉、探索研究镇江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多年来,市史志办一直致力于推进地方旧志整理和开发利用,相继完成了元《至顺镇江志》、宋《嘉定镇江志》的点校工作。2015年,二轮修志结束后,市史志办进行先期调研,为向世人展示镇江的悠久历史,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把点校出版《光绪丹徒县志》列为“十三五”史志工作重要任务。2016年3月,《镇江市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镇江地方志书、地方古籍和珍贵史料的抢救整理,有计划地开展旧志及珍贵古籍的点校工作。”
自启动此项工作以来,市史志办与点校团队、出版社通力合作,对《光绪丹徒县志》进行录入、标点、校勘、考辨、审核、出版等。特邀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永源,副教授周衡、杨贵环负责点校工作,江苏大学教授笪远毅审阅了部分书稿,并作序。《光绪丹徒县志》点校本历经近五年的精心点校和专家研磨,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08.5万字,分上、下两册。
市史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编纂出版有关史志书籍、地情资料的职能部门,史志办将进一步加强旧志整理和开发利用,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服务镇江“三高一争”作出更大贡献。 (戴芸 马彦如) 摄影 马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