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12月19日-20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一带一路”非洲研究联盟主办,江苏大学承办的“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在镇江举行。论坛邀请国际组织代表,外国官员和专家学者,我国农业装备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类团结-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农业”。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
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在开幕式上指出,本届论坛旨在发挥政产学融合效应,合作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我国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政策,把握合作国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搭建海外项目合作对接平台,提供国际人才支撑、项目对接等具体指导和服务。
开幕式举行了联合国工发组织与江苏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线上签约仪式,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江苏大学校企合作国际人才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以及江苏大学—镇江龙顺“一带一路”新材料研究院揭牌仪式。副校长赵玉涛主持签约和授牌仪式。
2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分别以“智慧农业发展”、“农业大数据应用” 为题带来精彩的主旨报告。研讨环节,产学研界专家围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中国农业‘走出去’” “数字赋能农业” “人类团结促发展”等主题展开探讨。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一届三次会议和“一带一路”中非研究联盟一届三次会议。
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江苏大学始终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使命,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博士后,形成 “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情怀。近年来,学校坚持国际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与美国、英国、德国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54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拥有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流体工程装备节能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世界食品保藏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目前,学校有来自110余个国家的来华留学学历生2200余名,总规模2950名。(记者袁涛 通讯员吴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