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为浓厚镇江新农村建设氛围,中江网即日起推出“乡村镇兴·决胜小康——“汇”看百村”系列报道,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等方面,宣传展示镇江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从小作坊到产业链
陵口鞋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小作坊到流水线,从零到200多家企业,从贴牌到20多个自主品牌……丹阳陵口镇党委书记荆东根说,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丹阳陵口鞋业,用30多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壮大、从手工作坊到全产业链覆盖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真皮女鞋生产基地。
小作坊艰难起步
10月23日,名雪鞋业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景金毅将1万双皮鞋发往上海:“预计今年实现5%的增长。”
但名雪前身却是一个小作坊。景金毅说,他高中毕业后学徒做皮鞋,1991年积攒了1000元的他以此为启动资金创办了庆丰皮鞋厂。
与其说庆丰是工厂,勿宁说更像一个小作坊,算上景金毅夫妻只有6人,全是手工做皮鞋。万事开头难,彼时的景金毅白天做“老板”,晚上当伙计,从原材料采购、鞋料剪裁、鞋楦选择到成品鞋的后道整理、包装、发货,全都亲自操作。有时为了保证发货时间和交货进度,他们通宵达旦地工作……就这样,这家小作坊在做做停停的节奏中艰难地度过了两三年。
2009年11月,景金毅抓住市场机遇成立了名雪鞋业。在他的带领下,名雪鞋业大步向前,成为当地鞋业的“领头羊”。如今的名雪拥有2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拥有现代化智能制鞋生产流水线4条,“名雪”被评为江苏著名商标,景金毅也被推选为丹阳市皮革商会会长、丹阳市工商联副主席。
像名雪这样从小作坊成为现代企业的鞋厂,在陵口有200多家。陵口镇经发局主任孔伟说,皮鞋产业是陵口的支柱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江苏省著名商标9件,江苏省名牌1家,镇江市名牌产品11个,中国皮革鞋业真皮标志10个,带动了全镇70%~80%的劳动力就业。
从“散打”到集聚
23日,百合倩女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郦夕法又一次来到即将竣工的陵口皮鞋工业园区二期,探访百合倩女新厂房。“今年底、明年初,百合倩女将入驻皮鞋工业园区。”
在陵口,与名雪鞋业一样,200多家鞋企大多也是从小作坊起家,但随着鞋业发展,许多鞋企的厂房已不能满足生产所需。陵口镇镇长陈洲同说,皮鞋作为丹阳陵口镇的富民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经过多年不断发展,陵口皮鞋逐步形成了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井喷”式发展。为加快载体建设,引导陵口鞋业发展,陵口规划建设了皮鞋工业园区。其中460余亩的一期工程于2014年初步建成,入驻芭莱鞋业、爽足鞋业、三月雨鞋业、丽人之约等企业100余家;200余亩的二期即将竣工,将入驻中鑫鞋材、三九玫瑰、百合倩女、亿源鞋业等14家企业。
另据了解,下一步,陵口将以萧梁河与357省道形成的交点为中心,呈发散式拓展,形成萧梁河以东为建设皮鞋生产制造区,萧梁河以西为商贸配套区两大板块,打造集生产、销售、商住、仓储、贸易于一体的千亩以上综合性园区,进一步拉动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在陵口的集聚,积极创建中国制鞋名镇。
村民家门口奔小康
23日早上7点半,陵口村村民郦建国骑上电动车,前往丽人之约鞋业有限公司上班,基本工资4000多元,加上绩效考核等,每月收入有6000多元。他说,他家有3亩多田,多年前就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现代农业,每亩地每年流转费为800元。“现在上班之外,每天早上起来跑跑步,晚上到村里文化广场下下棋、跳跳舞。日子越过越舒坦。”
丽人之约鞋业总经理郦晨阳介绍,公司约现有110余名员工,其中70余人为本镇村民,40余人为外地就业人员。
“皮鞋是陵口镇的特色产业,更是富民的根基,已成为陵口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陵口镇党委书记荆东根说,陵口鞋业不仅吸纳了10000余名本地村民就业,还吸纳外地就业人员3000多人。
(蒋亚平 艾培 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