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7日镇江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为浓厚镇江新农村建设氛围,近日推出“乡村‘镇’兴·决胜小康——“汇”眼看百村”系列报道,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等方面,宣传展示镇江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环境整治 产业带动 农旅融合
天王:用“青山”换“金山”
唐陵村木易园中,村民们将树木装上卡车,发往山东;浮山樱花园里,游人移步拍景;斗门村“四清一治一改”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句容市天王镇党委书记贡月明说,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天王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
“清理后就是不一样,河塘干净了,道路清爽了,屋前屋后整洁了。”看着村庄越来越美,斗门村金山凹自然村村民连连点赞。
作为镇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试点镇,天王镇在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以“美丽乡村宜居五策”为工作主线,努力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蓝图。
今年以来,天王累计组织2.6万余人次、1800台次拖拉机、480台次挖掘机、400台次铲车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清理杂草枯树、废弃建筑材料、房前屋后堆放物等各类垃圾共4千余吨,清理河塘41个。
产业带动 “一村一品”雏形初显
唐陵村被誉为“长在树上的村庄”、“江南花木第一村”。而在2007年前,唐陵村却是全镇最贫困的村子,集体负债100万元、年收入不到10万元。2007年天王镇党委“三顾茅庐”请回“能人”刘树安任村党支部书记,发展苗木产业。
13年来,刘树安把唐陵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句容最富裕的村庄之一。该村现有9个经济合作社、2个苗木专业合作社、1个花木交易市场。“2018年,唐陵村实现花木销售48亿元,人均年收入4.5万元,村集体收入725万元,集体资产破亿元大关”。
戴庄村则用“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戴庄模式”,开辟出了一条发展有机农业的“以农富农”之路。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说,戴庄有机农业由“点”到“面”全面开花,主要农产品有大米、茶叶、山芋、花生、野菜、鸡、鸭、鹅、猪、羊等。“发展有机农业带动了村民致富,从2002年村民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到今年预计收入可达2.2万元。”
发展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各村各显神通。天王镇镇长张世军说,浮山村的樱山园、金山村的芝樱花海……天王16个行政村结合自身实际,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但无论唐陵的苗木,还是戴庄的有机农业,各村发展产业的底气都来自天王的‘绿水青山’”。
农旅融合 “福”道绽放幸福花
“青山绿水”推动天王各村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天王的农旅融合。
“现在中午休息没人,你挑一挑,等下午游客多,货都来不及拿。”4月23日,浮山樱花园附近的盆栽商户热情地向路人推荐盆栽樱花。浮山樱花园占地面积3000多亩,内含20多个品种,花期长达一个月。天王镇镇长张世军说,2014年起,樱花节在浮山樱花园扎根,一系列旅游活动的举办,吸引来丰富的游客资源,孕育出无限商机。
与樱花园一样,2公里外的金山村占地300多亩的芝樱花海,在2月18日旅游开放后,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
而去年底,一条穿行于青山绿水、宛如时空隧道的“句容福道”刷屏游客朋友圈:每公里嵌入一枚篆体“福”“句”两字合二为一的福印,总长365公里,寓意天天有福,彰显句容“第一福地”文化内涵。
金山凹自然村是句容“福道”上串起的村庄之一。贡月明说。近年来,天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道路沿线环境提升,镇村先后投入9300万余元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景色美了,游客慕名而来。
农旅融合带来“富民经济”:赵巷村在樱花园附近建设12间门市房对外出租,年增收10万元;唐陵村盘活集体资产,建设全省首家村级森林产品电商产业园,年增收20万元;金山凹自然村在扶贫单位的帮助下新建户外高炮广告牌2座,成功对外出租,年增收10万元……(张映钢 谈德寅 薛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