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镇江丹徒:发扬“志愿”精神,汇聚“人民”力量
2020-02-20 12: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20日镇江讯 (晏海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镇江市丹徒区,不计其数的志愿者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医护志愿者:“随时听候调令!”

丹徒区人民医院行政楼的大厅里,有一张看似普通的宣传单,上面是数百名医院职工联合签名的“请战书”:“我们向组织郑重承诺:愿意从事各项救治工作,服从安排,听从指挥、随时听候调令,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96年的小姑娘凌蓉做到了,她第一个背起行囊赴鄂,在她之后,丹徒卫生系统又有5位“白衣战士” 陈雁翎、解洋、乔静、徐鲜、孙玉洁接连前往。

英勇的丹徒医护志愿者在湖北一线不惧艰险,在“家”的丹徒卫健人也志愿将所有力量用在防疫工作上。

1月26日,区人民医院就组建了发热门诊应对疫情诊疗。1月31日,该院又开设了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谁来值班?“我,我来!”一时间,该院的医护人员为了这份“最有风险”的工作争破了头,“精挑细选”后,刘建华、王恒静、杨春雷、陈静等24名的医护志愿者率先上阵,分诊筛选、诊断病情、采样送样、专家坐诊,他们合力守牢了全区最重要的“战场”。

即将迈入60岁的丹徒区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张翠英是24名“战士”之一,她向患者承诺:“凡是有疫区回来的,或是密切接触的患者,我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欢迎‘被骚扰’。”守诺的她,从春节前两个星期到现在基本无休,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汗水浸湿了防护服里的衣裳,却为了减少上卫生间次数,减少防护用品的使用,连多喝几口水都不敢。

一声声义无反顾地的“请战”,一份份脚踏实地的坚守,诉说着丹徒卫健人的担当,折射出丹徒卫健人对祖国、对人民的一腔赤诚。

机关党员志愿者:“拿出拼命三郎的劲!”

自2月6日开始,在原有党员“战士”不下“火线”的基础上,来自丹徒43个机关单位的600多名志愿者“出列”,他们来到社区网格和交通卡口等防疫一线,积极投身到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志愿力量”。

来自丹徒区法院的60名党员志愿者,负责宜城街道姚庄社区17个小区2935户,一万多人的排查量,任务重,压力大,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起早贪黑地挨家挨户敲门,认真询问居民健康状况和近期外出情况,56岁的刘牧虽然年龄大了,但拼命劲头丝毫不输给年轻小伙子,被同事戏称“拼命三郎”的他不仅咬牙爬下了一层层楼梯,还认真指导年轻的志愿者如何劝解不配合的居民。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只用了3天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些机关党员志愿者的强力支援,不仅缓解了防疫一线工作者的压力,而且让丹徒人民增添了战胜疫情的信心。正如丹徒群众的感慨:“看到你们负重前行的努力,我们怎么会打不赢。”

文艺志愿者:“贡献‘才艺’力量!”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信心是一颗“定心丸”,也是一针“强心剂”,为了给防疫鼓劲,丹徒区的文艺志愿者们纷纷贡献“才艺”力量。

丹徒区文化馆副馆长潘永军同志,带领馆内创编人员戴着口罩,在录音室里,一遍一遍地推敲,打磨,用丹徒省级非遗传承“南乡田歌”的传统民歌形式,创作了作品《众志成城渡难关》,讴歌致敬逆风而行、奋战一线的“白衣战士”和众志成城、共同战“疫”的人民群众。

丹徒区摄影协会的成员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住了许多抗击疫情第一线的瞬间。甚至在人手不够的时候,主动“兼职”,他们还搬出了无人机,实时播报交通状况,以备机动调整值班人数。

还有高桥镇的“百姓名嘴”杨春莲,号召文艺志愿者编写了“抗疫”三句半,以最简单、最接地气的方式,呼吁群众加强自我防范。

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也拿起了手中的画笔,画出抗击疫魔的力量,稚嫩的画作,却饱含着孩子们真切的心意。

这些形式多样、激励人心的文艺作品背后,是丹徒文艺志愿者积极参与抗击疫情的赤子之心,也是丹徒区一道别样的抗疫风景线。

爱心志愿者:“大疫面前显大爱!”

都说大疫面前有大义,大灾面前有大爱。在丹徒的抗疫一线上,一批又一批爱心志愿者纷至沓来……

高桥镇京江村的一家普通羊肉汤店,老板吴文斌从早上八点不到就开始炖羊骨头、做烧饼,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无偿捐给镇里各个防疫服务点,滚烫的羊肉汤喝下去,不仅暖了一线工作人员的胃,更暖了他们的心。

丹徒区兴乐木林志愿团队队长陈正乐,得知扬溧高速上党收费站招募志愿者后,迅速集结兴乐木林志愿团队18名志愿者加入,并且动请战第一班凌晨12点的值守任务和接下来的晚班执勤。由于气温低,测温仪常常“罢工”,他时不时地将测温头攥在手心“保温”,一轮岗下来,手套里早已浸满了水汽。

还有一批乐善好施的爱心志愿者,他们积极捐款捐物甚至“捐血”助力抗疫:宝堰镇爱心人士孙润忠捐赠2万元爱心善款,荣炳的许布医疗紧急生产了5000个一次性手套、5000个酒精棉片等医疗物资送往武汉;江苏蓝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文发起无偿献血“接龙”倡议,22人献血7200毫升……

这些“志愿精神”闪耀在丹徒防疫的各个环节、各个社区、各个村落、各条战线,汇聚起强大的“人民”力量,他们守望相助、尽己所能,用实际行动为丹徒疫情防控的城墙添砖加瓦,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丹徒群众向他们道一声“珍重”,道一声“谢谢”!

标签:医护志愿者;调令;志愿者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