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标准化”推动“规模化” 江苏句容丁庄葡萄由生产向盛产蝶变
2019-08-08 12: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镇江讯 (周雪菲 张婷 杨涛 摄影:杨志国)8月,丁庄葡萄园西南侧的广场内一片绿意茵茵,一棵异常粗壮的“葡萄树王”矗立在广场中央,吸引了往来游客的目光。

  1989年,已故的全国劳模方继生种下这棵“葡萄树王”。30年来,它的直径已经达27厘米,周长87厘米,比普通的葡萄树粗壮了3至4倍,年产葡萄1300斤,一颗葡萄树的效益达13000元,成为真正的发财树。这棵葡萄树见证了丁庄葡萄产业从标准化到规模化发展的光阴故事,也见证了茅山葡萄由生产到盛产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村民方继生在历经多次创业失败后,决定种植日本早川葡萄。由于缺乏技术,方继生成了镇江农科所的常客。在村里出现第一批种植户后,方继生又把他们叫到了自己家里。“方继生晚上把我们喊到一起,给我们讲葡萄技术和葡萄生产。我们6、7户发动更多的种植户,再跟其他村民上葡萄种植课。”当年第一批种植户方荣法回忆。方继生与其他6户种植户一道,在1996年成立了葡萄协会,1999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专业合作社——“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

  当年的合作社在如今看来,就是“标准化”葡萄生产的雏形。2015年8月,茅山镇党委根据时代楷模赵亚夫的建议,调动村镇组织参与合作社发展,以面对更大范围的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竞争,丁庄万亩葡萄合作联社应运而生。从合作社到合作联社,一个“联”字,让种植户们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标准化生产,使得规模化生产也有了可能性。

  也就在2015年,合作联社正式实行“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统一品种育苗、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质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并从品质管理功能、品牌经营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服务。

  “果农们在合作联社统一指导下,从一棵小小的幼苗开始,亲力亲为施肥、浇水、除草、除虫、嫁接、移苗,再到周而复始的重复管理。丁庄‘五品’葡萄的每一步生产都做到了绿色无公害,也被专家品鉴为‘葡萄中的精品’。通过‘合作联社+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架构,实行“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无缝对接。”合作联社的负责同志张渝俊介绍。

  种植户王玉根就是标准化生产的受益人之一。早年间,王玉根很为鸟害烦恼,“每到葡萄成熟时,各种小鸟就会从大棚薄膜缝隙中飞进去,把包裹在纸袋中的葡萄啄坏。”王玉根介绍。有时候鸟害严重时,三分之一的葡萄都会受到影响。正当王玉根一筹莫展时,联社向农户们开始推广更高标准的连栋大棚。

  “连栋大棚为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可能,而标准化生产也促使更大规模的种植生产。”2018年,王玉根向村里流转了3亩土地。他联系推土机将土地平整后,建立了3亩连栋大棚。“土地平整后,棚里使用除草机和施肥机,机械化水平更高了,经济效益也更高了。”王玉根介绍,今年,陆续有更多农户向联社咨询连栋大棚的事项,想要使用这种种植方式。

  30年来,丁庄村葡萄种植户从7户发展到了1870户,从当年的2亩地发展到现在的近2万亩。“茅山镇着力规划了丁庄葡萄小镇的基础设施,园区道路、电力、排水等设施都进行了统一建设。”丁庄葡萄合作联社理事长方静说,从标准化到规模化,2万余亩的葡萄种植园,在专业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下,形成了产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葡萄品牌产业链,丁庄村获评“中国特色产业村”“中国葡萄之乡”,“丁庄葡萄”获批国家地理标志。2018年,茅山葡萄实现了亩均控产1200公斤,年产值2亿多元。

  如今的丁庄葡萄产业不仅是茅山镇的金字招牌,更是句容的一张名片,丁庄把小葡萄做成了大产业,葡萄成为农户甜蜜的产业、致富的产业。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