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7年对口“医援”路,丹心一片暖高原
2019-08-07 09:45:00  来源:金山网  作者:孙卉 杨泠  
1
听新闻

  金山网讯 从海拔20多米的镇江,到相距3900多公里、素有拉萨“东大门”之称的达孜区,2012年至今,19名江大附院的医护骨干,先后在这片雪域高原完成了为期7年的“医援”接力。2500多个日日夜夜,镇江医生克服了高原反应,帮助达孜区人民医院建立诊间预约制度、推广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结对帮扶带教……“医援”7年来,受援医院正经历着从接受“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在平均海拔4100米的高原,援藏医生前赴后继地坚持付出,正默默为达孜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本土医疗队”。

  “高反”+落后条件

  “医援”路上难题不断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上工作生活,对于久居平原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初到达孜,几乎所有的队员都被“高反”折磨得够呛——呼吸困难、心慌、头痛、呕吐、失眠接踵而至,很多人的氧饱和度降到了非常危险的区间。高原氧气含量低,心脏收缩力加大,血压升高,极易对心脏造成损伤。人体为保证心脑供血,肠胃血流量减少,大多数援藏队员常年腹泻。

  除了可能“要命”的生活环境,更让他们苦恼的是,达孜区人民医院的基础设施、医疗条件都极其落后。

  援藏医生孙志伟回忆,医院没有专用的被褥,住院病人只能自带,因为山路难行,不可能每天回家,基本都是举家搬迁到病房,富裕点的还要带着煤气灶和锅碗瓢盆;整个医院只有一台心电图机放在门诊,病房抢救时要跑过去取;生化检查只能查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但不能及时出报告,治疗方案只能根据条件来……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被当地的群众形象地称为“虫癌”。在当地包虫病超声筛查工作中,来自江大附院超声科的张歆、邢虎、吴新财三位医生还需挨家挨户走访村镇,道路崎岖难行,有的村落还需翻越高山,一天下来,人早已累脱了相。

  所有的队员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没有一个人对医疗援藏之行后悔,在他们看来“如果你没有去过西藏,你不会知道西藏到底有多美,如果你没有援过藏,那你也无法领会这段历程的珍贵”。

  “医援”成效几何?

  队员给出漂亮答案

  7年来,一批又一批来自江大附院的“医援”队员,为达孜区人民医院带来了哪些改变?这个问题,每一位队员在离开时,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2年,江大附院首位“医援”医生柳益书率先在这批江苏省医疗援藏队中,开展了难度较大的“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等手术,援藏近一年开展的手术量超过了以往历次援藏手术的总和,给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临床及实践机会;

  2013年,徐芳作为江苏省首位援藏护士来到达孜,在工作中指导护理人员改进护理流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并组织开展多项护理培训,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015年,妇科医生石春燕主动报名参加省援藏医疗队,参与孕产妇、新生儿的抢救及死亡病例讨论,她引入妇产科诊疗常规,规范相关操作技能,有意识提高科室整体诊疗水平,并积极参与到医院创建工作中;

  2016年8-9月,超声科张歆、邢虎对口开展达孜四个乡镇包虫病超声筛查工作;

  2016年10-12月,陈广华、姜梅在达孜开展短期援助;

  2017年6月至8月,超声科吴新财赴藏开展包虫病超声筛查工作;

  2017年,作为镇江市首批“组团式”援藏队员,队长朱习文带领队员心内科医生金鸣峰、急诊科护士长杨丽萍、ICU医生孙志伟、神经外科护士长朱竺枝在达孜开展支医工作,不仅完成了多科室改造和创建,实现急诊患者护理记录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转变,还对全院医、技、护人员开展系统培训,为受援医院留下了技术过硬的医护力量;

  2018年,队长范昕主动报名,带领队员心内科博士杜明昭、急诊科护士刘青赴藏开展支医工作,其中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就有24项,极大提高了受援医院的诊疗水平;

  今年,队长王晓涛带领队员普外科医生张勇、心内科医生周烨开展“医援”工作,帮助当地医院正常使用血气分析仪和动态心电图机做检查,为临床提供了明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技术输入+人才培养

  打造“带不走”的本土医疗队

  随着更多医疗人才进藏,更多技术新项目在达孜落地生根。目前,镇江市第13批医疗援藏队员正在达孜开展工作,在常规医疗援助的同时,还开通了远程会诊,江大附院专家在线上为当地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分析,让藏族同胞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即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援藏,不仅要实现‘输血’,还要帮助当地医生学会‘造血’。”这是所有援藏医生共同的心愿。为此,镇江援藏医疗队和达孜区人民医院签订帮带协议,通过“一对一”的形式,由镇江医生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定向培养。

  “7年了,江大附院的医疗援藏工作还在继续。达孜区人民医院现已获评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并朝着二甲医院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医院一点一滴的改变,医疗环境、服务能力稳步的提升,这背后有我们每一位援藏队员的无私付出,更是汉藏人民团结奋斗的成果。3900公里的距离不再遥远,镇江与达孜已紧密连接在了一起。”江大附院党委书记尹志国说。 (孙卉 杨泠)

标签:援藏;高反;达孜
责编:陈奂旭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