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4日南京讯 (王露 唐悦之 朱研)石春和现任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也是市眼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从医三十多年来,他潜心医技,心系民生,让数以万计的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的先锋模范作用。
石春和入选2017年中央文明办的“中国好人榜”时说:“人生苦短,要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好、工作好、奉献好,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美好愿望:“光明”送万家
一个美好的愿望,长久深藏在石春和心中:让全市每位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都能接受免费手术治疗!一直以来,石春和都在为实现这个愿望而不懈努力着。
“农村地区,很多老百姓因为眼疾而影响生活、工作,最终造成家庭贫困。”石春和说,他在任职市一人医眼科主任期间,便与市慈善、市残联等部门密切联系,尽己所能为贫困的眼疾患者提供帮助。2014年,康复眼科医院成立后,身为院长的石春和便将原先的爱心举措进行延展升级,推出“康复爱心工程光明行”项目,他和团队成员走进全市每一个街道、每一个乡村,寻找因眼病而丧失劳动力或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帮助他们重返光明世界。
在一次社区筛查活动中,石春和认识了一名老大爷。老人左眼已失明,右眼也因白内障加重,面临失明之险,急需手术。然而由于老人家中有一位智障儿子,他害怕手术失败后再也无法照顾儿子,尽管费用全免,仍迟迟不敢接受手术。为此,石春和多次主动与他沟通,并请来心理医生进行疏导,最终,刘大爷消除了疑虑,术后右眼视力状况恢复良好。
一段难忘经历:震中坚守手术台
2006年至2008年,石春和作为中国第七期援助圭亚那医疗队队长、党支部书记,他率领14名队员,奔赴异国他乡,执行光荣而艰巨的援外任务。石春和说,这是他职场生涯里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初到圭亚那时,正值该国总统大选前期,政局不稳,社会治安极差,几乎每周都会有枪伤病人来医院。石春和回忆,上门诊时经常看到有病人先把枪取出来放在桌上,然后接受诊疗。夜里,他们也经常接到大使馆通知“中国人被抢,中了枪伤,请医疗队紧急救援”,每当此时,石春和总是冒着生命危险带着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多次成功挽救了同胞的生命。
眼科是圭亚那乔治敦首都医院的重点科室,门诊量大、手术病人多,石春和常常一天要诊治100多名患者,连喝水的时间也没有,有时累得路都走不动。因为紧张的工作和过度劳累,石春和多次发作肾绞痛、上消化道溃疡,但他一边服药一边坚持工作。
最令石春和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手术中突发地震,不停抖动之中,起先他还以为是谁碰了他的显微镜,后来才知道是地震,配合手术的圭方医护人员全都迅速跑了出去,只有石春和一个人坚守岗位,迅速对创口作了临时紧急处置,然后陪在患者身边。地震停止后,圭方人员陆续返回,手术继续进行。手术结束之时,石春和才发现自己汗水已经湿透衣服,手术台上意识一直清醒的患者对石春和说:“你真了不起,你们中国医生真伟大!”
这次援外期间,石春和以高超的技术、良好的医德,赢得了圭亚那政府和人民以及中国驻圭大使馆的高度赞扬,并获得圭亚那历史上首次总统授权颁发的总统勋章、中圭友谊荣誉勋章和援圭特别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