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女作家钱兆南写作的《天时谱》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聚焦土地、关注农民、歌咏节气,这部长篇跨文体非虚构文学作品被中国作协文艺评论家誉为“中国式的《瓦尔登湖》”。
钱兆南,南通海安人。她的创作涉及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多个文学体裁领域,至今已创作300万字。这位镇江文坛的业余写作者从小结缘文字,自投身文学创作以来关注“三农”主题,如同春燕垒巢一般,构筑属于个人更属于读者的“乡土纪实文学”系列,代表作有《跪向土地》《天时谱》。
“我从小就喜爱写作,但老牌知识分子的父亲并不赞同我以写作为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钱兆南说:“也许是天性使然,对文字的那份酷爱,无论是上学期间,还是在359医院和国企工作的这么多年里,我都在违背父愿,一直写到今天。”
圈中人都知晓,钱兆南的多部力作,均关注农村题材。“这些年,我主要写‘三农’题材的纪实作品。这或许缘于我生在农村,对孕育万物生长的大地和乡村,有着别样的恋情,对农民和农业生产方式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钱兆南坦言道。
《天时谱》一出版,即引来不少媒体的关注和荐读。清明节当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等网媒转载该书“清明”章节的微信公众号;4月20日,谷雨节气,中国诗歌网当天刊发了该书的“谷雨”章节;4月14日,中国作家网“书汇”栏目向全国读者推荐《天时谱》。
目前,钱兆南正在以五峰山长江大桥建设工地为原型,创作一部关于镇江大桥的长篇报告文学。与此同时,钱兆南在写创的还有关于外来务工者建筑大军的报告文学作品。为了写作这部作品,2016年秋天,她来到江苏最北边的某住宅工地,在工地现场做了一名最普通的管理人员。为了深入到最底层收集第一手资料,她在附近的“城中村”找了间几平方米的民房租住,和工地上的建设者同吃同住同劳动。 (林兰 梅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