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句容天王:南乡文化让百姓“美起来”
2018-11-26 14:5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26日镇江讯(孙德圣 庄瑜)晚饭过后,程大姐的家人微信群里一段视频引发群里激烈讨论。几位年过六旬的大妈正随着广场舞的音乐欢快跳动着。表弟说“哎,那是我妈,跳的真好哎”。堂妹说“哎,我妈呢”,“那个领舞的不是你妈嘛,真厉害哎,都领舞了”。众人纷纷留言。“表姐,你妈呢?”“那个在做后勤又鼓掌的不就是我妈嘛”。每天晚上,像这样的固定娱乐活动在天王的各个自然村的小广场上准时上演,一改农村一到晚上就一片寂静的状态。“现在我们村村都建起了文化广场,灯火通明又给我们通了电,我们也要学着城里人一样年轻起来啊”竹园村领舞的蔡大妈如是说到。据了解,近年来天王镇通过强设施,建队伍,广传播等一系列措施将文化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飞入寻常百姓家,建起了南乡文化一片天地。

  文化自足,让百姓眼里“美”

  “今年,我们又投资了30万元,在竹园、斗门等较为偏远的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充分保证了老百姓娱乐有场所。”天王镇文体中心主任许庭来说到。娱乐场所的齐全,极大地提高了该镇文化自足水平。通过百姓大舞台、广场舞大赛一些列优质的节目脱颖而出,这为该镇的大型节庆活动、文艺节目进基层打下了良好地基础。今年以来,天王镇已成功举办文明镇村行、第二届百姓大舞台、送戏下乡、非遗项目展演、广场舞比赛、移风易俗表演等活动近20场次。在今年该镇举行的金秋丰收节中,四场节庆活动,群众性文艺表演占据半壁江山,共有13个节目陆续登场,像《铁杆舞》这种成熟度较高的节目则连续三场登上舞台。值得肯定的是,观众的欢迎度则大大提升了演员们的热情,据了解,在第三场渔丰收的活动中,主办方希望将铁杆舞的演员增加至30人,这让原本只有15人的队伍大大犯了愁,而此时离节目演出不到三天的时间。困难并没有让演员们退缩,他们积极号召有着一些功底的乡亲们,利用每天晚上下班的时间在离村里几里路的较大场地排练,往往都是练至深夜,努力换回的是台下的阵阵喝彩声。下一步,该镇将在各个村选拔文艺带头人,集中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从而带动整个节目的质量,用更加精细的节目提升群众获得感。

  文化传承,让百姓心里“美”

  在天王袁巷幼儿园的排练教室里,5位可爱的小朋友正在排练他们的改良版的《蚌蚌精》,他们有模有样扇着蚌壳在场上表演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指导老师刘义志说“让这么小的小朋友们穿上蚌蚌服是圆了我多年的心愿,没想到我们的南乡文化还可以传承的这么好,这让我们这些老人感到非常欣慰。”据了解,天王以“双抢工程”为抓手,围绕天王镇志编撰,认真做好前期摸排工作,梳理摸排映月桥、更楼等古建筑古遗迹及犟驴子、劳动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0多项。为了使南乡文化得以传承,一方面该镇通过选拔年轻演员的方式,创新形式编排节目,今年新出产节目《劳动号子》则加入了说唱的形式让天王传统民歌更具传播性。同时也积极争取每次市级舞台的表演机会,让节目在更广阔的天空中更加精细。另一方面,该镇抓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契机,让文化的传承在娃娃中抓起,不仅邀请老师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编排《犟驴子》、《蚌蚌精》这个的舞台节目,同时也利用端午、中秋等一些传统节日,让孩子们参与舞龙舞狮的制作表演过程,实施文化知识、文艺修养的双重培养,在孩子们心中建起南乡文化的文化自信。

  “今后,我们将大力实施“双抢工程”,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化投入机制,将我镇现有的如花船、蚌蚌精、犟驴子等一批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加大再创作力度,使传统文化融入更多现代元素、依托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暨百姓文化大舞台进行广泛展演,用活动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感染群众。深入挖掘镇域乡村文化传承人、退休教师、“五老”人员、文艺爱好者等各方面资源,建立天王本土乡村文化人才库,促进南乡文化的繁荣发展。”天王镇宣传委员谢志春说到。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