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大爱镇江:凝心聚力温暖同行
2018-10-29 09:26:00  来源:金山网  
1
听新闻

  金山网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镇江是一座有着三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江和大运河在这里交汇,孕育出真山真水的同时,也孕育出了有情有义的镇江人。

  2005年4月,镇江市慈善总会宣告成立;2009年度,为集中表彰城市在发展中涌现出的突出爱心人物和爱心群体,镇江在全市范围内首推“大爱之星”人物评选活动。今年,我市已受邀参加首届“中国善城大会”,即将正式步入全国首批“中国善城”行列。

  在政府推动下组建慈善总会

  成立之初的市慈善总会,只是挂靠在民政部门下的一个社会组织,启动资金仅3000多万元。经过近13年的发展,如今,全市慈善总会系统积存资金已达7.25亿元。全市历年累计救助支出超过6.1亿元,救助277万余人。镇江慈善靠着自我摸索,走出了一条充满艰辛但又饱含爱心与激情的探索之路。

  现任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秘书长周梅生,见证了慈善总会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他说:“这是镇江现代公益慈善发展最好的十几年。伴随着时代的进程,镇江在改革开放中抱紧了慈善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在这十三年中,全市慈善公益组织快速发展,现代慈善网络初步形成;慈善文化广泛传播,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募集机制艰辛创立,慈善机构严格自律,救助实力不断增强。在慈善助医上,我市的救助力度已达到全国之首。

  2007年的冬天对所有镇江人而言,充满着温暖。一名戴着口罩、来自江苏大学的女大学生陈静,用一根根黄丝带让这座江南小城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暖流。

  陈静出身于江苏盐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5年时她为救助罹患白血病的同班同学丁玉兰,每个周末都抱着募捐箱到镇江闹市、火车站为丁玉兰募捐。她四处奔波,募集到10万多元善款,被同学们称为“爱心天使”。然而,时隔一年,陈静本人竟也患上了急性白血病。“爱心天使”遭遇不幸的消息,立即传遍了镇江城。无数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为陈静捐款,每一个捐出爱心款的人都会系上一条黄丝带,一时间,镇江“满城尽飘黄丝带”。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筹集到了70多万元。

  在“黄丝带”的启发下,市慈善总会启动了青少年儿童白血病救助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救助了70多名青少年儿童白血病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其中有15名患者受助超过30万元。其中,一名江科大研究生在2009年查出白血病退学后,经过市慈善总会的救助,康复后又在2015年考取了江大研究生,重返校园深造。

  截至2016年底,我市62个镇、街道(园区)慈善分会已全部建立;726个村和社区已建慈善工作站,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全覆盖。周梅生介绍,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包含慈善一日捐、企业认捐、公众捐款等多渠道的募集机制,且做到每年一审计。

  过去的十三年中,我市曾两次获得全国“慈善七星级城市”荣誉称号,在全国性城市慈善公益发展综合指数测评中,镇江综合得分多次名列前茅。慈善助医、慈善助残、慈善救助青少年儿白血病患者、慈善助困等品牌救助项目,先后获得省政府和中华慈善总会的表彰。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正在汇向这片不断向前奔腾迈进的温暖浪潮。

  爱心使城市更美好

  为集中表彰城市在发展中涌现出的各位爱心人物、爱心群体,2009年,镇江在全市范围内首推“大爱之星”人物评选活动。

  市文明办活动处处长王景英介绍,当年的“大爱之星”评选活动主要是为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激励作用,进一步彰显镇江“大爱之城”的良好形象。首届“大爱之星”评选采取的是社会广泛推荐、群众投票评选和评委会审定的办法进行,公开而民主,一经推出就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志愿者时英在2003年参与创立“社会妈妈”公益团体,一路走来,她见证了我市公益团体十几年来的发展。“2009年,首届大爱之星颁奖典礼,社会妈妈获得了团体奖。当时,这个荣誉对我们所有志愿者都是极大的肯定和鼓励。”一年后,时英本人也获得了第二届“大爱之心”个人奖项。

  “大爱之心”的评选从2009年延续至2013年,我市涌现出无数个爱心人士与爱心团队。为了让更多的爱心人物得到表彰,2013年后,“大爱之心”的评选渐渐演变成了每月、每季度都在评选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身边好人的评选把爱心人物推到了我们的身边。”王景英说,大爱镇江,凝心聚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33.34万人,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达14.84%,位居全省前列。志愿者们每天用鲜活的事迹不断演绎和诠释着“大爱镇江”的内涵,以新气象、新作为回应新时代下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精准扶贫”号召下建立精神家园

  “2003年,大多数志愿者都不张扬、很羞涩,喜欢默默地捐款捐物。”

  让时英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前后,很多志愿者发现,光靠自己的一腔热血是不够的,大家开始学习、研究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正是此时,全市的志愿服务团队迅猛发展起来。为了服务对象不重叠,各团队间经过磨合、讨论,细分了各自的服务领域、服务对象,达成将自己的服务领域做深做精的一致意见。

  我市公益团队转型的重要标志是,志愿者们开始学习理论知识、申报各类项目。

  2008年,时英组织创建了服务空巢老人的“社会儿女”组织。目前,该组织中共有200多位志愿者与老人形成结对,外场有400多名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各类服务。社会儿女的“整理”项目通过选取三户空巢老人“堆满垃圾”的旧屋作试点,在爱心企业资助和社会资源的广泛助力下,为老人重新整修房屋,给了老人们一个温暖的家。

  时英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慈善不光是捐钱捐物,它应该为受助者“增能”,通过项目化的志愿服务模式让受助者更有幸福感、获得感,为他们构筑起精神家园。

  这样的公益理念无疑也响应了当下“精准扶贫”的号召——让公益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让公益为受助者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三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上,我市荣获了一金一银两铜,6个优秀项目获奖,所获荣誉位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大爱镇江 暖心聚力”爱心服务品牌也在省内得到肯定,被列为本届志交会的两场沙龙主题之一。(记者王露 通讯员孔鑫 甘培华)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