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1日镇江讯(耿兴兵 沈阳民 孙德圣)利民村地处江苏省扬中市东南部,为原新农村、利民村合并而成,现有34个村民小组,3200多人口。经过村党委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该村人均收入34000余元,村经营性收入突破300余万元,10年来未发生一起群众越级上访,做到了问题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知民意、解民忧 架起沟通 “连心桥”
“你反映的这些问题,我们会用最快的速度办理。”
在利民村,该村党委书记刘乔荣接待群众来访后,立即找到村民组长季广荣商量处理方法。
“过去,有的同志对待群众矛盾一是怕、二是躲、三是推,结果矛盾越搞越大,问题越搞越复杂。于是我们决心采用逆向思维,通过开门接访,定期下访。” 刘乔荣介绍,变“坐”为“行”,信访阵地前移,是利民村以主动应对的姿态控制信访的创新举措。
理念一转变,一方面拉近了与上访群众感情上的距离,变管群众为理解、亲近群众;另一方面工作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利民村有一位村民因为生态园项目建设,其部分责任田和承包的河塘被占用后遗留了一些问题,他就成了不出村的“老上访户”。他到村里不找别人,就专门盯着刘乔荣,隔三差五坐在办公室不走。刚开始,他不打招呼就直接进了办公室,但刘乔荣总是先满面笑容地递上一杯热茶,然后认真地听他倾诉,耐心地向他解释有关政策。在前前后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刘乔荣一共接待他30多次。经过反复交流,真诚沟通,最终取得了共识,一个长期遗留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下一线、勤服务 架起真情“服务桥”
在利民村每户都有一张印有分片村干部的便民联系卡,点开“利民村村委会”的微信公众号,村内大小事务一目了然。在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推送的同时,村民们也会把自己遇到的一些麻烦事和问题通过微信后台转给村干部,而村干部们了解情况后也会立即着手处理,直到村民满意为止。
除此之外,利民村还在全村推行了“432”和“三全”工作法,“432”即“四议三公开两监督”,就是村里的重大事项、重要决定、重点工程都要经过村民提议、党委商议、两委评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立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村纪委监督、村民代表监督。“三全”工作法就是老百姓的事情全受理、全办理、全办结。“四个一”机制和“432”和“三全”工作法,畅通了与村民的沟通渠道,打通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米,充分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的气顺了,心齐了,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都能一呼百应,更加得心应手。
听民意、定实策 架起富民“致富桥”
在带领群众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利民村更注重公平地分配“蛋糕”。
从2013年开始,利民村为了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先后规划实施了“两园三基地”项目建设,牵涉到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土地调整等大量的群众工作,村干部采取白天调查、晚上入户、先听意见、后定政策、多套方案、协商选择、网格负责、梯度推进的办法,结合群众提出的12类600多条意见,在拆迁安置、利益分配、福利保障、困难帮扶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考虑和满足了群众的利益需求,努力把项目建成了安民工程、亲民工程和富民工程,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保证了项目按期建成。
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完善便民渠道,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这就是利民村多年来“零信访”的秘诀,让老百姓们收获到沉甸甸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用辛勤和汗水奋力谱写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