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月销售额四五万到每月三千元 报刊亭出路在何方?
2018-07-25 18:04:00  来源:金山网  
1
听新闻

  金山网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电信大发展的时期,那时还叫邮电局,市民对报纸杂志需求旺盛,市区的报刊亭不断增多,到2014年,市区最多时有88个报刊亭;2017年底,报刊亭数量降至65个;目前,市区仍有31个报刊亭在经营,另外还有30个零售点。而最多的时候,仅零售点和报刊亭,就有300个。

  曾经,每月销售

  四五万元

  韦女士今年42岁,在她上初中的时候,每周四都会到家附近的报刊亭购买《足球》报,“那时还是很抢手的,去迟了就买不到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镇江市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副经理陈祖涵告诉记者,除了《足球》报,当年还有一份卖得很火的《体坛周报》,常常会有人找到多个报刊亭、零售点,出现一报难求的现象。

  虽然现在市场上报纸、杂志零售量在下降,但还是有固定的读者群,中老年读者还有很多。而且,报刊亭依然是全民阅读的文化阵地,也是增加就业的一个办法,不少从业人员都属于困难人群。7年前,市慈善总会和邮政合作“慈爱邮政报刊亭”19座,专门用于慈善总会推荐的市区残疾人就业,累计为全市300多位下岗职工、残疾群众安排了就业岗位。

  目前,虽然报刊亭的数量在减少,但是在繁华地段的主干道、医院、学校周边以及老小区附近,都还能看到报刊亭的影子。上半年还进行了一次维护出新。

  中山东路和市政路交叉口有一个报刊亭。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的孙女士告诉记者,从2000年一直到前几年,生意都不错,一个月可以销售四五万元。邮政部门根据出售量,发放工资,可以达到三四千。记者看到,报刊亭的门头上还书写有绿色“慈爱邮政报刊亭”的大字。孙女士说:“这里之前是慈善组织为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和邮政合作设立的报刊亭。”现在因为经营压力大,很多报刊亭经营不下去,她就是从原来经营的邮政报刊亭换到这儿的。

  在这行才干了3年多的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告诉记者,2014年、2015年的时候,生意还行,这两年在走下坡路了。互联网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改变太大了,信息传播太快了,仅靠零售报纸杂志收入并不多,他们无力改变什么,话语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一种无奈。

  现在,每月收入

  最多只有3000元

  在三五九医院附近也有一家报刊亭。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的傅女士对记者说,现在报刊亭的杂志有四五十种。像《读者》,以前是卖得最好的,每期要拿90册,而现在每期只要取二三十册就行了。记者看到,放在柜台上的报纸有20多种,一般每天售出的数量不多,总共只有30多份。杂志受众大多为学生党,购买《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的比较多。一个月下来,销售报纸杂志等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最多只有3000块。

  据了解,绝大多数报刊亭经营人员销售报纸杂志的月收入大约在一千元左右,每天工作时间从早上七八点钟到下午五六点。报纸,杂志由邮政统一配送到各个报刊亭,每天卖不掉的,再退还。当记者问及他们为何不转行,从事别的工作?她说因为有很多老顾客,习惯了到报刊亭订报纸、杂志,一来二去,有了交情,都舍不得报刊亭关了。从事这个行业二十年了,青春也都奉献给了这个事业,老了舍不得离开。

  收入如此微薄,邮政公司有没有合理的方案,增加报刊亭经营者的收入?陈祖涵表示,当前正在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重新规划我市邮政报刊亭的布局,将现有经营下降的报刊亭向学校、老小区、新城区等有文化需求服务的区域转移,加强文化主旋律阵地建设。同时,从政府层面增加除报刊零售之外的经营范围,如地方文创产品、饮料等快速消费品、畅销图书、绿色能源充电站等,增加广告经营能力,提升赢利能力,造福困难租赁户。 (记者 孙霞 实习生 刘畅)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