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近日,记者路过位于镇江市高新区蒋乔街道嶂山村九华山路西侧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一清墓时,发现一直在那里施工的工程队已经撤离,而墓道两侧的石俑神兽已经全部复位。
墓道石俑神兽
全部复位
近年来,杨一清墓地作为镇江名人墓的重要组成,一直受到市民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去年8月,杨一清墓修缮保护工程开工,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整个墓区大格局逐渐形成。
以前,杨一清墓墓道两旁原有文臣武将石俑、石狮、石虎、石马等,附近还有龟趺、石牌坊等,均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破坏。而这次的保护修缮工程,石俑神兽的复位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只留下一对原来的石马,且只有一件石马较为完整,另一件石马损毁严重,只留下下半截身子,头部已不知所踪。
因此,这一次复位的墓道石俑神兽选取的都是新刻石像。
记者发现,这条墓道呈东西走向,整个墓区呈长条形,长约60米,宽约20米,沿缓坡地形自然向上延伸,墓区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三大部分,从下端开始依次为墓基区、墓道区和墓冢区。墓道最东头首先是一对石俑立像,左边是武将,右边是文臣,其高度约为2米,宽度约70厘米,厚度约40厘米,武将身披战袍,戴头盔手握佩剑恭立,文臣则穿上朝官服,戴官帽手持笏板;墓道往西走5米,则是一对石兽,从远处看以为是一对石狮,但走近仔细端详面部轮廓和表情,发现应是一对石虎,其高度约为1.3米,身上的雕刻线条不多,透露出一种庄重感;往西再间隔5米则是一对卧羊石像,这个比石虎容易辨识,因为石像耳部有一对卷曲的羊角,其高度约为90厘米;而石羊的西侧就是一对遗留下来的石马,左边的残缺头,右边的相对来说要完整一些。
这样杨一清墓墓道两侧的石像就达到了8件,墓道的气势也显现了出来。据了解,墓道神像一般包括各种神像、武人、文人、镇墓兽等,均是成对放置。按照惯例,神像均放置在临近墓穴处,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墓主,护佑其子孙,并可驱邪避凶。而各种石兽要排在后面,这些用以保护墓主及其家族石兽,也可称为镇墓兽。
墓冢已长出
丛丛新草
三个月前,记者曾来到现场采访,杨一清墓冢修造很特别,墓冢直径约10米,下面有直径约15米的碎石围基,呈环状包围,墓冢高高隆起,足足有4米高,当时上面包裹着一层塑料编织布。施工方介绍,里面就是“夯土”,类似于“三合土”,这是一种建筑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其实际配比视泥土的含沙量而定,外观就像黄土,上面已不需要再铺设水泥,而为了保持强度,施工方还在里面掺杂了足量棕毛,草子也被均匀地撒在上面,而当时墓冢还包裹着为了保湿的塑料编织布,使得上面能更快地长出草来。
而现如今,当记者重新站在这里时,发现墓冢已长出了丛丛新草。不仅如此,整个墓区两侧的荒草也已经开始逐渐蔓延,有的甚至开始侵入墓道边缘,而友谊水库边上的芦苇丛更是长到了两三米高,直接将墓区靠近水库的一边隔断开来。
据了解,目前这里已经完成了杨一清墓的墓道铺装、墓冢外墙恢复、墓冢恢复、石刻复位等工作,但是接下来的工作量仍然很大,等到土建部分全部完成后,才能进行景观绿化以及通往墓园的道路修造,等修缮工程全部完工后,将为镇江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一处探访、凭吊这位明代“四朝元老”的遗址公园。
“水下部分”
将继续施工
今年4月上旬,记者在杨一清墓采访时,当时工地上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杨兵曾有一个心愿,就是除了完成地上部分的墓地保护修缮工程之外,还能够将杨一清墓地“水下部分”进行一个“了断”,这样才能算圆满完成了整个墓地的修缮工程。
对此,杨兵表示,他之所以迟迟不将友谊水库边上的石狮归位,就是因为离墓基区不远的这座石狮脚下就是原有的墓道遗迹。也就是说,这个没有归位的石狮位置就是墓道水下部分的一个重要方位,而现在市民看到的墓区状况仅仅是墓区“水上部分”的呈现。在友谊水库的“水下部分”,仍有部分墓道遗迹存在,因为水库管辖权属于水利部门,所以如果要进行“水下部分”的修缮,需要与水利部门协调。
昨天,记者从市文广新局文物处人士获悉了一个好消息。市水利部门已经同意了文物部门对杨一清墓水下部分的修缮方案,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施工会在“水下部分”继续展开,而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因为施工的前提可能要抽取友谊水库的一部分水,再进行围堰施工,但具体如何操作,最后施工单位会与水利部门协商出一个最容易操作的方案。
老住户关注墓区
施工进展
杨一清墓的保护修缮工程也引起了周边居民的关注,虽然大部分居民已经拆迁到别的地方,但是因为他们在这一带还有不少零散菜地,所以经常会来摘菜。
记者走访时碰巧遇到了一位以前的老住户,老人家今年已经70多岁,他每周都会过来摘菜。老人表示,对政府保护修缮杨一清墓举双手欢迎,从目前修缮的效果来看,还是很不错的,他专门跑到工地上看过几次,发现工人都是用一些当地找到的老石料来施工,这样虽然费时费力,但是从施工质量上保证了墓区整体的“古朴”味道,现在从远处的山头看墓区,墓道上的两排石像成为亮点,还是很有气势的。
当然,老人家也有一些想法,比如对后来添加的墓道边的石俑和神兽,他觉得还是小了一点,如果再大一号,可能气势上更足些;还有点小遗憾,因为他从小在这里长大,早年杨一清墓前还竖有一块大牌坊,而这次修缮中却没有将牌坊竖起来,他总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同时,杨一清墓遗留下来的两座老石狮像,至今没有归位,希望施工方能在后续施工中尽量减少一些遗憾,在“修旧复旧”的同时,尽可能恢复他们这些当地老辈人的早年记忆。 (竺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