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镇江新区老少两代人传承马灯非遗文化
2018-06-20 16:01: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20日镇江讯(解鑫 翟天云)6月19日上午,由镇江新区宣传部、新区文化旅游局、平昌中心社区管委会主办,新润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协办的,华墅马灯艺术团成立一周年庆典及成果展演,在平昌新城新润社区文化广场隆重举行。

  华墅马灯起源于唐朝,每年元宵佳节上演,至今已延续上千年。华墅村殷氏先祖在460多年前,从河南迁徙至丁岗镇华墅村,并将马灯这种民间舞蹈也带了过来。其间因为各种原因曾两度中断。第一次中断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第二次中断是在2010年华墅村整体拆迁。华墅马灯艺术团成立以来,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凝聚起了乡情;得到华墅村民、在外工作居住的父老乡亲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马灯艺术团团长殷振洪致辞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老家华墅现住无锡市69岁的殷嘉荣专程赶来庆贺,并捐出1000元钱,支持家乡马灯艺术团建设。据华墅马灯艺术团秘书长殷伟东介绍,今天约有20多名个人及企业单位代表到场祝贺,给予资金赞助约16000余元。

  (图:丁岗镇纪委书记吴少华讲话)

  锣鼓声中,马灯队员分成人组、少儿组两队进行汇报表演,两组队员彩装打扮,身穿古代战袍式披风,头戴战盔,身着马灯,手持马鞭,由马夫领舞,再加一尊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助阵。马灯队伍在令旗的引领下,迂回穿梭,相继排出剪刀阵、龙门阵、铁索阵、出水阵、摆尾阵等十余种阵形,时而游龙翻舞,时而群马奔腾。整场马灯表演历时1个多小时,既呈现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的热闹景象,又反映了劳动人民驱邪避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宜居宜业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今年82岁原华墅村三组的村民殷保金格外激动,他10来岁时就跟着家人学马灯表演,对马灯感情颇深。但建国后不久,村上的马灯就中断了演出,为此他深感遗憾。2009年时由于家乡发展了,村民生活富裕了,大家自觉对马灯这一民间民俗舞蹈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在老艺人指导下又将马灯表演恢复了起来。60岁的殷萍是殷保金之女,受父亲影响也爱上了马灯,并成为马灯团骨干成员之一。她说父亲将马灯表演技艺悉心传授给我,我有责任传承这一文化,为此殷萍又把马灯表演套路教给自已的女儿蒋春晓。

  近年来,丁岗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宜居文化建设,各类村、社区艺术团、演出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华墅马灯艺术团于去年6月19日成立,目前马灯队有队员28人,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46岁。为不断提升马灯表演艺术质量,马灯队将单日的下午定为训练排演时间。“华墅马灯不仅凝聚起了原华墅村民的浓浓乡情,还凝聚起了平昌中心社区这个大家庭居民的乡情。”

  据了解,现在华墅马灯被确定为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镇江新区众多文化演出活动的“座上宾”。与此同时,华墅马灯正在进行市级非遗申报以及省级非遗的申请工作。让殷保金、殷振洪最为高兴的是,华墅马灯现在后继有人,马灯团已与平昌中心小学及一家民办教育机构“牛威教育”达成合作协议,每周华墅马灯团都会派出成员,到平昌中心小学、牛牛教育各教课一次。当日,牛威教育赵天琳老师带领的殷苏南,赵雨泽,姜怡,丁君浩,张钰宸等小学生,现场进行马灯表演,受到与会嘉宾及居民观众长时间的热情掌声。

标签:
责编:张静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