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女子向乞丐赠面 面店给碗套个塑料袋引发网络口水战
2018-04-24 14: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24日讯 22日,一条《要饭的也是人,别瞧不起任何人》的帖子在镇江朋友圈和网络论坛上刷屏。同时,该帖引发了网络申讨,甚至有人专门发帖,呼吁网友从此远离涉事面店。一时间,这一事件沸沸扬扬,满城热议。昨天上午,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事件回放】

  老板不给乞丐用碗吃面

  记者在论坛上看到,这则帖子是22日早上9点多发出的,截至发稿时已有60000多的点击率,回帖也有近700条,另外由此引发的相关话题也占据了论坛的大幅重要位置。究竟是怎样的一则帖子,引发了如此热议?

  帖子全文如下:“人没有贵贱之分,凭什么买了面条不给人家用碗吃饭,拿个方便袋过来、叫他倒进去吃。我想问老板,你自己吃饭是在方便袋里面吃的吧,最后我花钱再买一个一次性碗(面条是我买给这个老头的,结果刚端给他,就听见老板使唤人去把碗拿过来不给吃,你要是觉得可能他不太卫生,你可以拿个一次性碗来,拿方便袋算什么)。现在生意做大了,多想想自己以前没生意的时候,一碗面条哼哧哼哧送游戏室的时候。做人心要好,不管你是多大的老板,多大的官。”

  帖子中还附上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一名老者背对着拍摄者坐在台阶上吃面。在老人身旁还放有一个小盆,内有数枚硬币。

  【现场回访】

  有市民称乞丐常年驻扎面店

  昨天上午11时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大西路的大华面馆。

  面馆老板董亮的母亲张晓青获悉记者身份后,在帮助联系董亮赶来的同时,对那名涉事的乞讨老者颇有怨言,“他每天都到面馆来,盯着吃面条的人要钱,不给钱就不走,有些人不理会。通常面店开门他就上班,面店打烊他才下班!”

  在店里吃面的市民张萍表示,这位老年乞讨者常年在面店里乞讨,自己在这儿吃碗面条的时间,“最多的时候能过来要三趟钱,吃个面都不得安”。

  常年在面店擦皮鞋的申富军说,自己和老乞丐很熟,他平时喜欢找那些新面孔和年轻女子要钱,不给钱就不走,一直盯着人家要,在面店乞讨收入很可观。

  对此,有市民也表示,老乞丐选择在人流量较大的面店乞讨,无可厚非,并无不妥,“毕竟年纪大了,没有收入来源,还是蛮可怜的”。

  【面店发声】

  店员复述事情经过老板称“清者自清”

  很快,面馆老板董亮来到现场。他表示,网帖反映的情况确实发生过,但真实情况绝不是如帖中所说。随后,他给记者找来了当天事情的亲历者董铭和陈素英。

  董铭是董亮的弟弟,他告诉记者,事情大概发生在上周六早上九、十点,当时给老乞丐买面条的年轻女子,将这碗面条端给老乞丐吃时,被正好路过的他喊住了。因为知道老乞丐随身带有饭盆,但是因为常年不洗很脏,董铭就让服务员拿一只食品袋套在饭盆上。店内的女员工“三子”就从口袋中掏出一只整理好的食品袋,但不想年轻女子觉得这样对老乞丐不公平,就要求拿一次性餐盒。店里员工陈素英就拿了一次性餐盒给她,同时因为打工的不能当家,陈素英向女子索要1元餐盒费。

  至于年轻女子网帖中说“三子”拿出的食品袋很脏一事,董亮强调,“三子”是店内唯一随身携带食品袋的服务员,“这些食品袋,不仅打包食客们吃剩下的油条,还经常打包面条外卖,不可能是脏的。”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没想到现在被炒作成了这样!”对于这件事,董亮觉得很无奈,表示“清者自清”。

  【真相如何】

  事件完全事实还未获证 但女子赠面善举应获赞

  这则帖子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在网络论坛上,都成了火爆的“话题”。瞬间,大华面馆被波涛汹涌的热议推至风口浪尖。

  有网友单开一帖,要求网民“抵制大华(面馆)”。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些网帖是“道德绑架”。网友“夕阳晚照”就跟帖称:“其实换位思考下,如果批评者自己是老板,你会轻易地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年乞丐与顾客同坐一桌吃饭吗?如果你是顾客,你真的从内心愿意吗?记住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不是圣人。”

  在记者采访时,有市民告诉记者,刚刚还看到老乞丐在现场要钱,但在看到记者采访后,“他从旁边的巷子里走了”。记者随即找出去,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身影。

  真相到底是什么?老板的说法?“吃客”的观点?截至发稿前,记者因为没有采访到发帖人,也没有找到老乞丐,无从还原真相。但不管如何,这名女子给老年乞讨者买面这一善举,都值得我们尊敬。

  有不少网友对楼主的善举表示了肯定,纷纷点赞,网友“茅山之峰”表示:“楼主好样的,给你点赞!”网友“微微一笑”表示“对楼主关心流浪人士的善行点赞”。“有风吹来”称:“楼主和朋友都是好心人!”

  “了解真相后再发声更理性一点,人云亦云不可取。”网友“飞鹰”评论道,在这个到处拿手机、人人都是记者的年代,有时一件小事会被无限发酵、放大,甚至上升到道德层面。然后就是一边倒的指责,此后又会出现B版本或C版本,把人们浮躁的心理表露无遗。

  【专家意见】

  不假思索付出善意 三思后行谴责他人

  董亮的苦恼,得到了面馆绝大多数食客的理解。在网络上,舆论导向也从“一片倒”的申讨,开始变成同情、理解甚至支持董亮的两个尖锐观点的“博弈”。

  对此,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海燕认为,面店的做法确有欠妥的地方,刚开始舆论的“一边倒”,从某种程度而言,反映了大部分人心中都存有“人人平等”、“同情弱者”的善念。说明“人人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对弱势群体普遍存有怜悯之心,对有歧视嫌疑的行为有愤怒,这体现出社会的良好风气。

  “不管乞丐本身是不是苦难无助,沦落于此;还是以乞讨为职业好逸恶劳,人们的善意不能在分辨真假以后再付出。普通人往往会以善意去理解人,用善意去对待人,这恰恰是我们社会和谐的一种表现。”周教授说。

  周教授还强调,社会的善良也需要得到理性支持,付出善意可以不假思索。但大家不应该在事情还未经核实清楚的情况下,就集体谴责或是“讨伐”当事的某一方。从动机而言,面店也不是简单的歧视对方,他还要考虑到其他食客的感受。

  “所以,当我们在表达愤怒的时候,如果能够多点三思而行,多了解真相后再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建设更有好处,也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一种体现。”周教授说。 (朱美娜)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