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数百件搪瓷制品追忆美好年华
2018-03-20 10: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20日讯 每一个老物件,都承载着很多人的记忆。对于家住宝塔路街道电力路社区50多岁的魏贤金来说,搪瓷盘不仅是一个盘,还记载着许多最美好年华的最美回忆,值得永远珍藏。

  近日,记者来到魏贤金家中,看到了他收藏的200多个搪瓷盘,另外还有搪瓷脸盆、搪瓷盘、搪瓷茶缸等搪瓷制品,看着上面的图案与文字,满满都是那个年代生活的烙印。

  收藏搪瓷就是收藏回忆

  聊起搪瓷来,老魏打开了话匣子。最早,他对搪瓷制品并没有刻意收集,因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家家都有,属于稀疏平常的生活用品。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新材料的层出不穷,不锈钢、塑料制品被广泛使用,搪瓷制品工业开始走向低谷,全国各地的搪瓷厂开始停产。而自家用的那些搪瓷制品,一般是搬了几次家后,就再难看到它们的踪迹了。

  老魏表示,真正开始收藏是从2000年开始,因为一个偶尔的机会看到了一些搪瓷制品,瞬间思绪就被拉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这些搪瓷制品是切切实实陪伴老魏成长的物件,“看到它们,仿佛能看到以前的自己”,他认为,一件搪瓷制品就是一个温馨故事,一件搪瓷制品就是一个历史横断面。他收集老搪瓷品,就是收藏一份美好的回忆。

  收集了十多年,老魏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他介绍,搪瓷盘子的题材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以花鸟鱼虫最多,特别是各种花草占了绝大多数;然后是山水风光,全国各地著名景点的风光都有涉及;人物题材相对较少一些,但如果是人物题材,基本上都属于精品,因为在一个不大的搪瓷面上绘制人物,相对来说对工艺要求更高,一般的小企业做不来。

  偏爱收藏镇江搪瓷厂制品

  在老魏的搪瓷藏品中,他对镇江搪瓷厂生产的搪瓷盘情有独钟。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件他收藏的镇江搪瓷厂生产的盘子,题材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热门的“迎客松”,绘制精美,看起来令人精神振奋,保存也相对较好,背后的蓝印落款是“向阳”商标和“镇江搪瓷厂(1978)”字样。

  据介绍,镇江搪瓷厂于1958年创办,生产牌照、记事牌、水瓶壳等搪瓷制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了几轮技术改造,生产水平和工艺渐渐提高。在1981年全国搪瓷、玻璃器皿、保温瓶新产品展销会上,镇江产的24厘米彩花有盖洗手碗展销额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当年镇江搪瓷厂成为轻工业部搪瓷生产定点厂,规模在省内同行业居第二位。

  正因为有过这一段辉煌的历史,所以镇江搪瓷厂制品的质量、工艺和绘制水平,在行业内一直处于高端,老魏这些年也收集了多件镇江搪瓷厂制品,件件都给人不俗的感觉。而且老魏还结交了多位镇江搪瓷厂的老职工,听他们讲述厂里的故事,感觉又回到了那个年代,有时还会收获一些搪瓷制造工艺知识,而这些,都是鉴别藏品的利器。

  这些年,老魏开始更多地关注一些搪瓷特殊品类。市面上常见的多是盆类、盘碟类、杯类、碗类、茶具类、炊具类搪瓷品,但其实搪瓷作为一种工艺材料,其制品的门类相当广泛,还包括像章类、壁画类、宣传牌类、牌匾类等特殊加工藏品。老魏表示,虽然现在搪瓷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市民的生活,但他想通过收藏,将他们汇聚在一起,表达对那个时代的尊重和敬仰。(竺捷)摄影 竺捷

  【相关链接】

  搪瓷收藏渐成气候

  搪瓷又称珐琅,是将无机玻璃质材料熔融,凝于胎体金属上,经过制釉、涂搪、烧制等工序,成为内里坚硬、表面光泽的搪瓷。厚厚的瓷釉隔绝了空气,金属就有了防锈的保护层,剩下瓷的润泽。

  云南昆明市的年轻人景锐力痴迷收藏搪瓷制品20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收集藏品50万件;上海收藏家谢党伟收藏搪瓷制品已成气候,2016年在上海八分园举办搪瓷品展览,接待中外参观者11万人次,2017年在西安碑林区家风馆举办“中国搪瓷百年展”,一个月参观展览人数达9000多人次。综合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