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3日镇江讯(孙德圣)坚守平凡的交通事故预防处理工作岗位,他默默无闻甘洒青春和汗水;以侦破重大肇事逃逸案为天职,他任劳任怨攻克疑难案件;情牵平安交通心系千家万户,他致力于全市道路畅通安全。
预防和处理交通事故现场,他进社区、发短信、上交通课,把“文明驾驶,安全出行”的理念贯穿始终;他以扎实的基本功,用心对待每一起案件,让公平正义得到伸张,一次次为受害人讨回公道......
就是这样一个被战友和领导称为 “工作狂”的人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扎实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在交警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二十四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堪称“执法为民的楷模”。
他,就是扬中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兼城区中队中队长戴道文。

路畅民安,他像一头牛
初见戴道文,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斯文、憨厚,在他和蔼可亲的笑容里闪着谦逊和诚挚,从他文雅的外表看并不像人们心目中的威武警察,但那炯炯有神的双眸,却透着坚毅和智慧。因在城区工作,经常会跟媒体打交道,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甚至显得有些拘谨。
这样的一个“拘谨”的汉子却是一个视工作如命的人。
94年,风华正茂的年纪,戴道文从南京经济学院毕业,报考了公安队伍。从一个“工科男”转变为交通法律专业行家,戴道文除了孜孜不倦的热情外,更多的是业务“实战”的积累。
每天早上七点,戴道文就准时从家里出门了,从警24年,没有特殊情况天天如此。七点零五准时到护学岗;七点四十五开始巡查城区各个高峰岗;八点简短晨会……除了开会和业务学习,一天中能让老戴坐在办公室里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
老戴还有个小小的习惯,自己的办公室都要坚持自己收拾。下午下班到办公室,除了收拾屋子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整理一下一天的案件,再排个当天的工作计划,以便于在早上8点,中队晨会的时候的进行通报,一通报大家心里就有数,知道每个案件的进度。从年头到年尾,即使大年初一早上八点,城区中队的晨会“风雨无阻”。
守卫一方平安,是警察的光荣职责。从事交警工作已有24个年头的戴道文,是同事们公认的“老黄牛”,自从负责城区主要道路的交通管理工作以来,他习惯凡事亲力亲为,带头作为。每当千家万户尽享天伦之乐时,戴道文却独自坚守岗位上,在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他总是在中队值班,让其他民警回家过年。
今年春运,老戴就被查出支气管肺炎,但作为市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城区中队中队长,他没有向单位请一天病假,都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赶往中医院进行输液治疗。“人手比较紧张,我要是请假了,就没有人能来替我上班,大家都在岗位上,我能坚持还是坚持一下。”针对春节期间主城商业区车流量大、路口多、极易引发交通拥堵的路段,戴道文总是提前蹲点观察,制定出分流方案。
“心存敬畏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源动力”,这是戴道文的座右铭。老戴说,自己是9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文化水平有限,所以他特别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痕迹学、心理学、法医学……这些貌似不沾边的“学问”,老戴总能跟你说得出道道。他还用有限的时间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驾驶员心理学、法医学、道路交通的相关学科进行学习研究。同时还向有经验的驾驶员、汽修人员学习,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为民服务,他像一盆火
面对从“工科”到“文科”的专业转变,戴道文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刻苦钻研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路面巡逻岗位工作的需要。在戴道文的日程表上,从来没有休息天,多年一线工作,无论是寒风凛冽的冬季,还是酷热难耐的夏天,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和他的队友除了对发生在道路上的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露头就打”外,对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情也同样做到“关键时刻显身手”。
跑部门办证,是老百姓头疼的一件事,如果是外地人办起来更麻烦。譬如市区交通通行证的办理,大型车辆如果不办理贸然进入市区,就要面临处罚,但现在在扬中这一证办起来却很方便。
扬中公安微信公众号网上开发了网上办理功能,但外来扬中跑运输的车主们并不知晓。戴道文想出了“笨”办法:把公众号打印出来,写上网上办理流程和须知,一个一个市区工地的跑,联系上车队长从而“推销”办理程序,然后再由车队长通知并教会车队成员,即使不在扬中,市区通行证在手机上完成。避免了外地驾驶员倒时差、不认路等麻烦。
在与车队长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外地司机办证难的麻烦还知晓了外地车辆的基本信息,不查数据库,说到哪个工地哪辆车,戴道文就像一个人肉电脑一样迅速反映出车辆的基本信息,在戴道文的火眼金睛下,所以只要在城区“犯事”的外地车辆几乎是没有可能逃逸。
遇到交通事故,处理起来很麻烦。不少人有过这样的体会:一起轻微的刮碰事故,要在三四个部门之间跑上好几天。但在戴道文的主导下城区中队早早就建立起了“现场式”办理交通事故的处理机制。
今年2月,上海人张某驾车不慎与我市刘某驾驶的摩托车相撞,双方车辆均有不同程度轻微损坏,但在戴道文的引导下,通过“交管123”软件处理,一场事故不到30分钟,在双方满意下办结,张某盛赞戴道文,小城市的交警为民办事的效率不比大城市的差。近两年来,类似的案件处理达到了140余件,不但提高了案件办结效率,更主要的是让老百姓“少跑腿”,办成事。
2017年是我市创卫复检、创文大年,市区的停车位被进一步规范起来,车辆的几何数增长跟有限的停车位不成比例,停车成了老百姓外出停车最头疼的一件事。怎样缓解老百姓的“头疼病”,戴道文拿着皮尺把城区的车辆停放集中地一一的量了个遍。在可行的方案下,缩小空间,重新规划,争取停车位数量的最大化成了戴道文6、7、8月份高温天气中最主要的工作。在戴道文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城区江州西路、前进南路等主要地段的停车难的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节约了市区的停车空间。
“找到我们的,肯定是有难事的,只要能办,义无反顾的去办。”如今在扬中交警大队和城区中队,戴道文为民工作观已经深入到每一个部门科室。城区中队的指导员黄爱民一一列举:平时在办公室办公,戴道文要求不得放下窗帘,防止有老百姓找上门以为办公室没人;在开长会的中途,有老百姓找上门来的,具体负责的交警可以不参加完会议,应急处理老百姓的事情;夏天的时候,一定要把门打开,让百姓站到屋里来吹到空调……这些貌似不起眼的“工作观”却恰恰真真切切体现了戴道文为民情怀。
秉公执法,他像一座山
翻开戴道文的人生履历,每一页都书写着一位共产党员的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彩人生。他从大学毕业至今的24年中,一直在公安战线默默奉献,辛勤耕耘,把自己的情和爱都倾注在自己所心爱的工作中,他始终系一身正气,怀两袖清风。同事说戴道文像头牛,除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像老黄牛的工作态度,还有秉公执法时像牛一样倔的脾气。
今年2月,城区中队接到了一起追尾事故警情,戴道文赶赴现场。凭着20余年的经验,是一起伪造的事故现场,很快戴道文办结了此案。
案子虽很快的结了,但车司机刘某觉得处理不公,刘某自恃读过法律专业,为自己伪造现场行为辩解,当场和戴道文吵了起来。
“遇到这样的情况,只有拿出实证和法律依据,才能让当事人信服,才能让老百姓觉得我们办事公正。”戴道文当场把痕迹学的原理通过配合现场实证用简朴的语言向当事人解释,在实证和法律依据面前,连当事人都没想到眼前这位黑黑的汉子竟能很专业的结合众多法原理、痕迹学原理让自己信服的五体投地。
也有些驾驶员有偏见,认为交警纠章是找他们的麻烦,和交警大吵大闹,在去年取缔电瓶三轮车行动中,一些营运三轮车车主闹事、漫骂民警的事件常常发生,对于这种情况,负责城区整治工作的戴道文忍辱负重,克服重重困难,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以实际行动树立执勤、执法形象,做到了依法纠章、文明执勤,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戴道文始终这么认为,自己是一名民警,就应该不混同于普通群众,各方面都应比普通人严要求自己。他常说,作为执法者,必须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不然就做不到公正执法,更别提为群众服务了。近两年,经过他查处、纠正交通违法行为近千起,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违法违纪、群众投诉事件。他这种公正执法、热心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行动,感染并带动起了一批他身边的群众自觉维护道路交通安全,营造出一种宽松、文明、和谐的交通管理氛围。
去年,扬中市发生了“118坍江”事件,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现场,想纷纷一睹坍江景象。戴道文预判了灾害现场的交通情况,第一时间亲自带队赶赴现场,在通往灾害现场的两条主干道设置路卡。老戴在城区工作20余年,路上走的几乎都认识他,前来观望的群众,几乎都熟识老戴,希望老戴能“网开一面”让他们能去现场。可是老戴的“铁面”让观望群众们“失望而归”。在现场,老戴当起了“战斗员”又当起了“劝导员”:劝导群众不要盲目奔赴现场,市委市政府正组织抢险队伍运输人员和器材,盲目的前往只会给救灾添乱。诚恳的表述,让前来的群众纷纷表示理解并支持交警们的工作。在坍江抢险的几天内,通往现场的主干道交通始终通畅,救灾人员和物资第一时间运往了救灾现场,戴道文为此功不可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抢险救灾先进个人。
“用我们的辛苦,换来百姓的平安。”这是戴道文经常教育新民警们的一句话。在扬中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这小小的平台上,戴道文一步一个脚印,带出了全市一流的基层交警中队;历年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受到扬中市政府嘉奖4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