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镇江鹤林寺景区殿前广场牌坊和放生池建成
2018-03-13 09:1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13日讯 从去年开始,在镇江历史上几经兴废的鹤林寺景区就一直在修缮之中,以期还原古城镇江二十四景之一的“烟雨鹤林”盛景,使之成为一张历史文化名片。记者近日到鹤林寺探访,发现景区内又多了几处新景,包括鹤林寺大殿前广场上的牌坊,以及附近的放生池都已建成,现在已进入平整地面阶段。

  鹤林寺位于磨笄山西侧,始创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改今名,唐开元天宝年间改为禅寺,又名古竹院,后因唐末薛朗、刘浩作乱,寺尽毁,宋绍兴中重建,明永乐间尽废,清康熙五十八年焚废,乾隆十二年重建。今存大雄宝殿为同治年间复建,作为南郊佳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佳作,如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名句,198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杜鹃楼位于鹤林寺大殿后侧,原楼为二层,硬山式,面阔五间,为僧人福登于光绪年间复建,杜鹃楼因杜鹃花而建并得名,1987年成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前,由于鹤林寺大殿长期以来作为工厂职工宿舍使用,杜鹃楼为原鹤林小学占用,主建筑的内部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年久失修,鹤林寺大殿部分屋顶甚至垮塌,已成为危房,维修保护迫在眉睫,修缮工程从前年11月动工,至去年6月,鹤林寺大殿以及杜鹃楼修缮工程通过我市文保专家的验收。

  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施工方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一直在对文保专家验收中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局部改动和整改,同时进行场地平整、绿化景观、环境整治等施工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两个最重要的景观设置:一个是大殿前广场上的牌坊,另一个是寺内的放生池。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殿前广场牌坊高约8米,长约10米,采取的是“三间四柱”式造型,四根方型立柱皆出头,柱头上以浮雕形式雕刻云鹤纹,方柱直径有45厘米,整个牌坊采取花岗岩质地,朴素大方,与大殿及周边设置相得益彰。中间两根方柱上刻有一幅隶书对联,上联是“红照日高鹤栖峰下青莲宇”,下联是“紫凝霞曙花发江城世界春”,中间横批是隶书“鹤林烟雨”,由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题写,很好地呼应了鹤林寺的主题。

  而牌坊一侧就是“放生池”,这个放生池长8米,宽6米,也是采用的花岗岩材质,作为寺庙中的一个“标配”设施,主要是体现寺庙“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心怀,让信徒将各种水生动物如鱼、龟等放养在这里,信徒放一次生就积一次德,象征了“吉祥云集,万德庄严”的意义。(竺捷)

  【延伸阅读】鹤林寺大殿前到底有无牌坊?

  其实,对于这个牌坊的处理,一直在古建业界堪成楷模的“香山古建”也动了一番脑筋,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大殿与门前的林隐路靠的太近了。

  记者实际丈量了下,从大殿到牌坊的直线距离约有10米,从牌坊到林隐路的直线距离约15米,这么近的距离,对牌坊的体量有严格的限制,造大了会压迫大殿,对马路也不合适,造小了又没有气势,所以“香山古建”先后试验了多个模型,对照大殿与马路之间的比例关系,才最终确定了这一方案。

  采访中,记者巧遇一位同样关心景区工程进度的居民,他叫刘兴明,今年79岁,就住在距离景区不远的何家湾。记者向他询问起以前鹤林寺的样子,老人表示,他上小学时经常到这里来玩,也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当时水泥厂还没有搬进来,他记得鹤林寺大殿前确实有一个牌坊,体量和现在建成的这个“大差不离”,但当年的具体款式,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实在记不起来了。

  记者在由市城建档案馆编写的《古城掠影》一书里发现了有关鹤林寺的两张老照片,分别拍摄于1925年和1930年,照片里却并未发现大殿前有竖立牌坊的痕迹。仔细看图,发现可能与拍摄角度有关,使大殿前的牌坊未被摄入镜头,但具体情况已不得而知。对此,我市知名网友“昭明文选”介绍,对镇江城的老辈人来说,牌坊其实并不少见,如镇江的南门大街、千秋桥街、经折巷、南府巷等处都有过牌坊的存在,但一般都是采用的青石质地。

  不管怎么说,两处景观的建成,都使市民离观赏“烟雨鹤林”又近了一步。作为古城镇江的二十四景之一,“烟雨鹤林”项目是以磨笄山和黄鹤山全面整治提升为目标,通过对鹤林寺、杜鹃楼、寄奴泉等十处景点的修缮恢复,以及磨笄山北侧地块的新建筑与山体周边老旧建筑的改造,打造全新的“烟雨鹤林”历史文化旅游街区,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今后,这里有望成为镇江旅游的新景点。(竺捷)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