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日讯 掌掴、脚踹、拿起衣架不断鞭笞,加上《谁认识这俩口子,发出来让大家瞅瞅!》的标题,最近,一段父亲“虐打”小女孩的小视频在不少市民的朋友圈刷了屏,不到几天,视频阅读量就已经过万。然而,事情是不是真的发生在我市?父亲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小女孩,又将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但是,时至今日,使用“棍棒”真的能教育好孩子吗?
一则“虐打”视频,引发教育热议
近日,一则《谁认识这两口子,发出来让大家瞅瞅》的视频推送出现在我市一家微信公众号内,视频全长2分39秒。视频中,小女孩不断向父母求饶,但女孩父亲一脚将小女孩“踹”翻在地,并对女孩进行掌掴、脚踹,甚至扒开女孩裤子用衣架不断鞭笞的行为。该推送还表示“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也太狠了……”
“看到一半不敢再看,看了会心里难受好几天”“还是人吗?孩子有多大的错也是孩子,我看得都心疼”“看了视频很气愤,为人父亲怎么下得了这样的狠心?就一点没想到万一失手踢到孩子的要害部位而酿成大祸吗?”……不少网友在看过视频后推送下留言,大家都表示作为父亲,孩子再有错也不应该如此狠心殴打孩子。
通过与该公众账号的编辑联系得知,该视频并不是发生在我市,而是在网络上看到这则视频后转载到公众号上的。然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在当今还可行吗?不少市民表示,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经常有被父母体罚的经历。
“小时候,我吵着要买玩具或不好好吃饭时,妈妈就会打我手掌心。”市民郭女士说,“小时候我和弟弟经常因为不听话挨揍,但我知道妈妈打了我们她也很不开心。”市民钱小姐回忆,有一次,她偷了家里2元钱,带着弟弟到附近的小店买零食吃,被妈妈知道了。妈妈认为她不仅做了小偷小摸的事情,还给弟弟带了坏头,一怒之下用筷子打了她屁股。“成绩下降的时候,会被爸爸打。”在外企公司上班的何先生说,“爸爸常说,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像他一样做工人。所以,只要成绩下降,爸爸就会体罚他。”
孩子该不该打?市民众说纷纭
今年30岁的朱先生说,小时候常接受“棍棒教育”,现在看来很多事情都只是小事而已。回想起每一次被打,朱先生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两句话:“爸爸我下次再也不敢了!”“你下次再做错事,看我不往死里打!”为了让父亲不要再打他,他往往会“认怂”,但这样会让父亲更加气愤。
随着年纪渐渐增长,父亲对他的体罚也随之减少。“从上高中后,爸爸就基本不打我了。”朱先生说,父亲的体罚确实让他对待所有事情的态度都十分小心谨慎,很害怕犯错误。久而久之,害怕做错事的心理让他变得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工作中写份公文,我会不自觉地反复检查好几遍,生怕有错误被领导责骂。即使领导看过之后表示满意,我也依然很没自信,总觉得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朱先生说,如今自己也已经做父亲的他常在思考,虽然不能肯定这样的性格是被打出来的,但如果当时父亲多给他一些耐心和鼓励是不是会更好?“因为自己有这样的经历,所以现在我坚决不以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而市民黄女士认为,并非被打都是不好的。“我7岁开始学钢琴,当时父母经常因为我不好好练习打我的手。因为学习钢琴非常辛苦,曾经一度想要离家出走,想要放弃学习,如果不是父母当时的逼迫,我想我也不会坚持下来。”黄女士说,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督促,她才坚持练下来了,“现在我放弃了原本的工作,专职做一名钢琴教师,也获得过一些音乐奖项,月收入也很可观,其实这都要感谢父母当时所做的一切。”
体罚孩子,会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
我市教育专家、中山路小学副校长吴永平表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家长以打的方式教育孩子,还是在于以前很多长辈没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出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打。如今,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沿用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出问题。
吴永平说,家长们对孩子在事件本身进行“棍棒”教育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家长对孩子施加家庭暴力,让孩子感到恐惧,在短时间内可能孩子会记住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但当孩子进入叛逆期时,会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棍棒”教育会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孩子容易对人产生嫉妒、憎恨心理,没有安全感。
吴永平建议,在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依然需要家长的引导和保护。父母们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要明白“沟通”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也是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就算孩子犯了错了,家长也要讲究惩罚的方式,要让孩子在惩罚中获得反省,而不是仅仅给家长发泄了怒气。
父母打孩子,还有可能构成犯罪
适当的体罚在不少父母看来,只是一种正常的教育途径,但像视频中这位父亲如此殴打孩子,还只是单纯的教育吗?此种体罚是否涉嫌虐待?
润州区人民法院法官赵梅表示,体罚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或者作为经常发生的高频行为,可能构成虐待。“什么算作虐待?没有具体、明确的说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判断。”赵梅说,父母如果一贯体罚虐待孩子,也有可能构成虐待罪。
我国刑法第260条对虐待罪进行了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虐待家庭成员,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从法条来看,虐待罪的构成对伤害程度没有要求,只是在量刑方面对情节有规定。“因此,偶尔的打骂一般不构成虐待罪,可能只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赵梅进一步解释道,“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有可能构成犯罪,如暴打导致轻伤以上的结果,是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范海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