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1日讯 12月1日起,我省“在新建建筑中推广应用预制‘三板’”的新规施行,这或将为房子的建造方式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工人们在工厂里将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简称“三板”)成批量用机器浇筑成型,再将预制好的“零件”运送到施工现场拼装。形象地说,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不止于此,作为全省首批建筑产业化示范市,我市近年来着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行装配式建筑、鼓励企业扩大构件部品产能……我市建筑业正在迎来一场转型升级的风口。
■政策导向
推广预制“三板”从今天开始
根据省住建厅等五部门的通知,从2017年12月1日起,共有三类新建建筑应使用“三板”:一是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医院、宾馆、办公建筑,以及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学校建筑;二是新建商品住宅、公寓、保障性住房;三是单体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
市住建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潘海涛解读政策表示,在新建建筑中全面推广应用“三板”,对于减少手工作业、减少湿作业、减少现场作业,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等具有显著作用。
与推广“三板”政策配套出台的还有扶持政策。如新建建筑外墙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墙板的,其保温层及外叶墙板的水平截面积,可不计入项目的容积率核算;新建建筑采用经认定的“三板”的,征收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全额返还;对于“三板”应用项目,根据其单体建筑的预制装配率核定扬尘排污费削减系数。
从政策导向看产业发展方向,我市建筑业正在面临建筑观念现代化、建筑生产方式工业化、建筑管理方式信息化、建筑产品标准化绿色化、建筑队伍现代化的转变。市住建局建筑市场处处长鲍习文告诉记者,过去我们一直讲房屋建筑要“经济、适用”,到现在逐渐被“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替代。过去按平面设计图纸施工,到现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推广,用可视化的三维绘图软件创建、模拟、优化建筑的各个模块。过去的手工拌和水泥砂浆、现场砌筑墙体,逐渐向现在的工厂化生产、智能式施工替代。更重要的是,建筑产业现代化要把建筑农民工转变为专业的建筑产业工人,既解决目前建筑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的现状,同时改善传统建筑业“脏、难、苦、险”的工作环境,从而真正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建筑队伍。
■记者探秘
“房子工厂”里批量造“零件”
11月中旬,我市召开建筑产业现代化现场观摩交流会。记者随行参观了两家“房子工厂”和一个在建工地,见识新型建造方式下的建筑生产过程。
位于镇江新区丁岗工业园的江苏百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里,堆场上放置着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梁、预制楼梯和预制阳台等。据该公司董事长陈广超介绍,这些都是“接单”南京一楼盘的产品。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整浇夹心保温外墙板。在预制钢筋和保温层中填好压实混凝土,待保养期一过,这种外墙板就可以运到在建楼盘现场使用了。“行业里称这种板子为‘三明治夹心板’,不仅施工速度快,还能有效解决雨水渗漏和外墙保温粉刷层脱落的建筑通病,最适合高层住宅使用。”陈广超说。
另一家“房子工厂”镇江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公司的“焊接机器人”、“钢筋机器人”、叠合板生产流水线,更能显现出现代科技对建筑业生产环节的升级改造。每一个工位前,机器按照既定程序自动测长、自动弯曲、焊接钢筋,初产品则通过机械传动带自动分送,每一个工序有条不紊。车间里只配备了少量的技术人员偶尔操控或是巡视。镇江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公司总经理陆小军表示,生产仅仅是建筑工业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真正的建筑工业化包含设计、生产、运输、安装、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理的全过程,用产业化来带动建筑业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型。
作为我市首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商业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中南御景城四期已经申报了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运用标准化设计施工的70、74、80号楼,其综合预制装配率已达51%。记者在现场看到,混凝土预制件的使用极大减少了工地现场的灰尘、噪音污染。取而代之的是更讲究操作工艺的吊装、安装过程。比如,预制剪力墙构件吊装工艺流程,必须严格按照“墙板吊装就位-支撑-校正-支撑加固-浆锚管注浆-墙板连接拼缝注浆”的过程施工。中南建筑产业集团PC事业部总工胡勇从事建筑业20多年,他感慨道,随着预制件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危险程度有所降低,但对吊装部件的精度、房屋质量的把控要求越来越高了。
■行业发展
重构产业链条的深度转型
统计显示,从2015年5月获批“江苏省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以来,我市完成装配式建筑超过100万平方米、成品住房532万平方米;共创建19个国家、省、市级示范基地和项目。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将装配式建筑、成品住房等控制指标纳入规划条件编制、土地出让环节,确保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
建筑业界人员已经感受到产业转型的风向。从去年起,镇江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苏中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开始接到“BIM订单”——与以前手工绘图、对图不一样的是,设计人员运用3D技术在电脑上建模,并设定每一个建筑物的所有真实细节。建模完成后,具有可视化、模拟性等特点。中森公司工程师卢凡说:“随着BIM技术的成熟,我们甚至可以导入每根钢筋的型号、产地,当时由谁负责安装等信息,真正做到可追溯管理。”
而在建筑部件的生产环节,江苏百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扩大产能,追加二期、三期的投资额。陈广超表示,基于“三板”在江苏的推广应用以及他们对市场的预判,今后三年将是建筑预制件大生产的发展机遇期。只有牢牢抓住这个机遇,才能迎上建筑产业转型的风口。
对于建筑产业转型发展中最关键的人才队伍建设,我市住建部门正着手培训建筑产业现代化急需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PC构件生产及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同时培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测人员,提高装配式建筑检测能力和监管水平。针对建筑农民工转型产业工人的课题,多部门有序引导优化建筑业劳动力结构,培养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归属感,从而真正改变“低技术、高密集劳动力”的建筑业现状。(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