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2日镇江讯(孙德圣 张萌萌)年初“暖企惠民”大走访工作实施以来,句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句容全市党员干部扑下身子、真走实访,大走访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
截至目前,句容市市、镇两级机关党员干部共走访了14万余户农村家庭、3000余家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大走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赤山湖党员干部走访农户
健全了一套工作机制
完善组织机构,句容市级层面成立协调推进小组,走访办设立4个工作组,各镇(街道、园区)、各机关部门明确了专门联络员、信息员,做到职责明晰、专人负责、定期议事,保证了市里要求刚性执行到位;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大走访”三张清单报送、走访信息互通、问题逐级化解、重大矛盾回访四项制度,形成了从问题排查到矛盾纾解的责任闭环,保证了群众心声的有效反馈;丰富推进手段,按照各阶段工作部署,不断细化大走访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了句容市级动员会、推进会、交办会5次,制定指导性文件4份,每月编发《信息选编》1期。近期,又通过向各镇(街道、园区)党(工)委书记发一封信的形式,加大推进力度,保证了省市最新要求第一时间传达、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落实。

边城镇走进华源电器
划定了一张走访网格
大走访网格化机制建立后,句容市及时部署,把压实基础数据摆在首要位置,剔除农户中的空挂户、企业中的空壳僵尸企业,四类重点走访对象核实清楚,其中:农户141240户,企业3078个,重点信访户45户,城市困难户285户。在此基础上,按照“市级全参与、乡镇包兜底”的原则,为278个机关部门(单位)、5427名党员干部找到了“包干区”、划定了“责任田”,实现了走访人与走访对象一一对应,全市上下迅速形成组团上门、对口挂钩的走访大格局。近期,句容市又按照省大走访信息数据平台要求,序时完成了走访信息录入工作,阶段性实现了全市企业和农村家庭基础信息的“大数据”化,初步形成了“一张网、一套图、一本帐”。

史志办走进华阳街道西塘头村
完善了一套务实举措
坚持真走实访,以“组团式、错时制、集中化”走访为主,尽量兼顾群众作息时间,提高有效问题采集数;坚持全程“留痕”,做到“四个有”,即:有走访方案、有《大走访记实薄》、有“联系卡”、有企情民情村情三张《调查表》;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句容市镇两级“问题清单库”,落实责任主体,实施销号管理;坚持跟踪问效,年初,就把大走访纳入乡镇和机关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开展了多轮次全市性专项督查、抽查回访和统计调查,对走访进度滞后的,给出节点要求,做好动态跟踪。

团市委走进后白镇林梅村前岗自然村
促成了一批民生实事
八个多月的大走访,“问计发展短板、回应群众诉求”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面更大范围收集问题,从访贫问苦的惯性思维,转向更多地了解企业和群众的所盼所想所需;另一方面,分类施策解决问题,聚焦融资难、用地难、审批难等阻碍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的堵点、痛点,以及医疗保障、基础设施、脱贫致富等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诊把脉、综合施策,推动问题见底、整改落地。针对实体经济发展,句容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了实体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税收改革,完善收费机制,有力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淘汰、关闭落后产能企业,清理“僵尸企业”,为新的活力企业进驻腾出土地资源。针对残疾、贫困等群体,大力实施光伏扶贫项目,预计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并成立富民强村扶贫开发基金会,首批募集善款3000万元。针对医疗保障问题,加大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参保帮扶力度,提高新型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等等。“大走访”已成为服务基层、促进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宝华“暖企惠民”入园区
营造了一种浓厚氛围
提高媒体宣传质量,《句容日报》开设“我的走访日记”专栏,刊发党员干部走访的心路历程,获得群众点赞;“句容发布”公众号推出图文报道系列报道,总点击量过5万;《镇江日报》、镇江台、交汇点等重量级媒体上高频率用稿,及时总结大走访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镇村社区宣传栏、电子屏、高炮围挡等载体,全面提升大走访知晓率,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大走访的热情。积极向上报送推介,“江苏大走访”微信公众号用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