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5日讯 上月底,陕西榆林一名产妇从医院5楼坠亡,连同腹中胎儿一起,离开了世界。虽然目前当事双方各执一词,事件未有定论,但毫无疑问,疼痛是诱发悲剧的导火索。于是,“无痛分娩”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次走入公众视野。据了解,在欧美国家,无痛分娩比例超过了80%,而我国无痛分娩率尚不足10%。记者昨日从镇江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椎管内麻醉镇痛可减少自然分娩过程中70%的疼痛感,经过多年推广,该院无痛分娩比例已升至15%,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减轻产妇生产时的痛苦,让准妈妈不再“想生不敢生”。
前天上午,二孩妈妈陈女士开始“发动”待产,由于有了头一胎成功顺产的经历,这次怀孕后,她一直坚持想要自己生。综合评估陈女士和胎儿的情况后,医生支持她的想法。上午10:45,陈女士宫口开至2厘米,在她的主动要求下,麻醉医生为其使用了“无痛分娩”技术。令陈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微量麻药注入5—10分钟后,生产疼痛就大幅降低,一个多小时后,她成功产下宝宝。
“VAS疼痛评分将疼痛程度分为0—10分,其中分娩疼痛可达6级以上,甚至有产妇认为达到了10级,相当于骨折痛。也正是因为对生产疼痛的恐惧,一些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放弃了自然分娩,退而选择剖宫产。”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徐岭中表示,不过,孕产妇也不必因此过于紧张,因为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疼痛感,像这名产妇一样,自然分娩生产过程中,求助并得益于这一技术,最终“舒适”顺产的女性,在市妇幼保健院每天都会有。
徐岭中介绍,“无痛分娩”在医学上被称为“分娩镇痛”,并非能够完全消除疼痛,但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减轻分娩时的疼痛。目前分娩镇痛主要有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镇痛两大类,如呼吸法、水中分娩、笑气吸入、肌注镇痛药物等,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方法。据了解,椎管内麻醉镇痛是麻醉医师在脊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少量局部麻药,并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细导管,导管的一端连接电子镇痛泵,以将自然分娩产生的疼痛感降低至原先的30%左右,达到类似牙痛、腰痛的4级疼痛程度,产妇可积极参与整个分娩过程。
市妇幼保健院1998年起开展分娩镇痛,不过,受制于认识误区、麻醉医生不足等因素,一直未能获得很好的推广。从以往来看,产妇及其家属拒绝分娩镇痛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担忧麻醉药物对胎儿产生影响,再则怕麻醉拉长产程,造成胎儿窘迫或其他后遗症,对此,徐岭中给出专业解读:“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麻醉药的浓度比较低,只是相当于剖宫产麻醉时的1/10-1/8,在药物干预后,有的产妇产程确会有所延长,但是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没有升高,孕妇因为无痛分娩减轻了疼痛,有更多时间可以充分休息,不会对母婴产生影响。”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百名孕妇顺产”活动、“分娩镇痛”讲座、参与“分娩镇痛江苏行”等,积极倡导自然分娩,同时,通过麻醉门诊、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等,宣教分娩镇痛的优作用,降低剖宫产率。徐岭中表示,实施分娩镇痛以产妇有规律宫缩,宫口开1.5厘米为宜,不过,只要产妇有镇痛需求,整个产程均可开展。
(钱菁璐 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