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1日讯 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昨天,寄住亲戚家补习英语的省大港中学高二班学生刘晓琴,回到丹徒区宝堰镇团结村老庄洋自然村,看望已71岁高龄的爷爷奶奶。爷爷刘春芳颤巍巍地掏出打工挣来的1500元交给16岁的孙女,作为开学后的伙食费。刘晓琴接过爷爷手里的钱,泣不成声地说:“我的好爷爷奶奶,我决不会辜负你们的养育之恩的。”说完,她从书包内拿出此前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创新作文比赛获得的二等奖、三等奖等荣誉证书,爷爷奶奶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2012年9月,刘晓琴就读宝堰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刘国云不幸患恶性黑色素瘤去世。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她的妈妈也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抚养晓琴的重担全都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给孙女挣一点学费,爷爷和奶奶不顾年老体弱在镇上替人家搞卫生,做杂活。已经懂事的晓琴每天早早到校,总是最后离校,学习上的事绝不要爷爷奶奶操心。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一直是全班乃至全校第一第二。
初中毕业时,刘晓琴以宝堰中学最好成绩被省大港中学录取。在学校,她仍然埋头学习,从不在脸上流露悲伤。在高一期间,她就获得了全校多项课目竞赛的前三名。今年4月,北京大学牵头举办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刘晓琴被推荐为江苏参赛选手,并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了大赛初赛二等奖、江苏赛区决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刘晓琴告诉记者,她非常渴望利用假期去勤工俭学,挣点学费,以便减轻爷爷奶奶的一点负担,因为她每每想到爷爷奶奶还在外打工挣钱,心里就不是滋味,“但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用最好的成绩回报爷爷奶奶。”
(方良龙 李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