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20日讯 持续37℃以上的高温天气,人们外出无不躲着烈日,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却在马路上顶着烈日。他们就是在路面疏导交通的交警。你所不知道的是,一天下来,他们满身汗渍,为了补水每人平均要喝6杯水。
昨天早晨,记者来到南徐大道和九华山路路口,见到了正在执勤的交警魏佳明。这个东北青年,如今是润州交警大队四中队的中队长。
每天巡线
4趟需要一个半小时
早晨6时30分,家住学府路的魏佳明开车前往中队集合的檀山路与北府路路口。7时20分,他准时来到集合地点,中队的9名民警和31名辅警全部赶到。
作为中队长,他简单安排了当天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要求,并嘱咐同事们执勤时注意防暑。7时30分,气温达到32℃,整个中队人员全部来到各自执勤路口和点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中队指导员张早早是一名工作了近30年的老民警。一老一少搭班子,一个年轻能干,一个成熟稳重。简单碰头后,两人按照平常的分工开始巡线。
“要想做好辖区交通管理工作,必须时刻了解路面的交通情况。因此,每天我和指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巡线。平常,我主要负责南徐大道以南片区,指导员负责南徐大道以北片区。”说话间,记者乘上魏佳明驾驶的皮卡车。警车沿着九华山路、枣林路、冠城路、万科小区、小龙山路沿线巡逻着。
魏佳明说,早晚高峰期,他和指导员两人分别要巡线4次,每次按照20分钟计算,就需要大概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巡线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路面的情况,例如信号灯是否异常,是否有抛洒滴漏等。遇到一些车辆交通违法也可以现场处罚。
哪里最繁忙
就到哪里支援指挥
除了巡线,魏佳明的工作,就是及时出现在最需要他的路口。
南徐大道与九华山路路口作为联通丹徒新城、南徐片区、行政服务中心与市中心的重要交通节点。上午8时,此时车流量明显增大,南徐大道由东往西方向,排队的车辆近百米。直行方向绿灯放行时间约50秒,排队等候的车辆,只能通过约一半,后面的车辆接踵而来。
人车如织,巡线结束的魏佳明立刻上前,配合执勤的民警和辅警进行车辆疏导。南徐大道由东往西左转九华山路,积压的车辆渐渐增多,魏佳明走到左转待转区前方,通过手势示意司机适当越过画线区域,增加待转区内车辆数量。与此同时,他示意待转的车辆,由两股分为三股,大大减少了车辆的积压。当左转灯转为绿灯时,路口车辆通行能力明显增强。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车辆,左转借用非机动车道,进入江苏科技大学南徐校区,魏佳明迅速上前,及时提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驾驶人注意避让。
“暑期,江苏科技大学南徐校区里,有不少暑期培训班,要想从学校南徐大道的正门进入,机动车只能借用非机动车道,此时就会出现机非混行,容易引发碰擦等事故。通过鸣哨和手势提醒,可以减少安全隐患,确保通行安全。”魏佳明告诉记者。
马路如蒸笼
一天要喝6杯水
“现在天气炎热,每天都要出很多汗,早晚高峰期,在路面执勤时不方便喝水,为了补充水分,大家都会提前准备好水杯将开水放凉。平均下来,执勤的民警一天要喝6杯水或者6瓶矿泉水。”张早早告诉记者,交警在路面执勤,在夏季即使带两身夏装,依然是满身汗味,或许这就是我们的“交警味”吧!
下午5时,气温34℃。魏佳明和同事们,再次走上执勤的路口,在他们的指挥下,交通秩序井然。其间,不停地来回走动、不停地吹着警哨、不停地做着手势……
下午6时30分,执勤结束时间到了,见道路上的车辆较多,魏佳明推迟了20分钟,直到车流量渐渐稀少,才从路口岗位离开,到中队换衣回家。
魏佳明是个性爽朗的东北青年,却是一名有着10年警龄的老民警,曾经参加过奥运火炬传递保卫、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维稳任务。努力的付出,他收获了不少的荣誉,先后多次获市局嘉奖,2009年荣获“援疆维稳突出贡献奖”,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交通安全宣传先进个人”。
由于夫妻俩都是警察,每天工作早出晚归,对年幼的儿子照顾就少了许多。“别人家的孩子,一般3岁半开始上小小班,我的小孩从2岁半就开始上早托班,主要是工作脱不开身,小孩没人带。”魏佳明说起孩子,依然有一些愧疚。(记者 张兆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