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5日讯 消费者在购买牛奶、面包等食品的时候,都会对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特别关注;但很多消费者在买车时,往往不注意出厂日期,以致带来了很多麻烦。
消费者冷先生在一家汽车4S店花10.1万元订购了一辆汽车。提车后上牌时,冷先生发现这车居然是三年前生产的,要通过相关检测后才能上牌。冷先生要求退车,可4S店不同意。
市工商局“智慧315”消费维权平台接到投诉后,立即与汽车4S店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4S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冷先生买车时,销售人员就告知这是“库存车”,而且购车价格已优惠了2万元,全新的车是不可能优惠这么多。现在汽车已经办理好了上牌手续,退车要求无法满足。“智慧315”多次协调后,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只能终止调解,建议双方走其他途径解决此纠纷。
“智慧315”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汽车的保质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定义,但汽车行业内部确实是有“库存车”一说。不过,对于“库存车”的概念,到底是超过3个月,还是6个月,业界还没有一致的说法。对于“库存车”,很多4S店和汽车经销商往往会通过优惠、促销等手段来销售。
那么,与全新汽车相比,“库存车”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市消协汽车维权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表示,长期库存的车辆容易出现橡胶件、电瓶、电线线路老化,润滑油、助力油、冷却液过期变质,电路板受潮短路等问题。当然,如果经销商能按照正确的方式对待库存车——如周期性地启动车辆,让油液流动;防止电瓶过度放电,定期给电瓶充电;时常移动车辆,不让轮胎老化——那么即使库存一年以上的车辆,车况也不会差。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车型从出厂日开始到消费者手中一般都在半年左右,以当前存放的条件来看,这些车是没有质量问题的。但如果是露天存放的车型,在暴晒之下雨刮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在交车前,4S店会对车型进行严格的PDI新车质量检查,对车进行全身的体检。
从目前汽车销售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我国还没有对“库存车”销售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智慧315”认为,解决库存车消费纠纷,一方面,需要依靠经销商诚信经营,不欺骗、不回避。在销售时不仅介绍车辆价格的优惠幅度,同时也应告知车辆生产日期等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需要通过常识和判断去了解车辆情况。
市消协有关人士也提醒消费者,对库存2年以上的车最好别买。因为车辆存放也有一个时限,2年以上的车存放时间太长,很多部件外表看虽然是新的,实际上内部已有“内伤”,维修起来会很麻烦。(陈红生 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