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5日讯 句容下蜀镇祝里村,一个民风纯朴的乡村。近年来,祝里村先后涌出热心公益的孙清,助困爱老的镇江好人蔡永禄,句容好人张巧银等一批好人,他们用自己的善行,演绎着传统美德,延续着大爱真情。
不忘桑梓的吴发牛
谈起吴发牛情系乡亲、回报社会的往事,下蜀镇祝里村党总支书记曹当贵很有感触。1987年初,吴发牛离开祝里村到南京创业。当年夏天,处于创业初始阶段,尚未取得经济效益的吴发牛回家乡探亲,听说村里排涝站的电线和部分排涝设备被盗,当天,他就安排工人送来价值2000多元的电线和设备,使村排涝站顺利运转。以后每逢夏季,他都主动与村里联系,免费为村里提供电线和设备。
吴发牛回村里看望父母,听母亲说村里的一位军属家庭遇到困难,他立即带上5000元到军属家中进行慰问,临别时留下电话号码,嘱咐这位军属,以后有任何困难随时联系。
为让村民和老年人能有个娱乐、休闲、学习的场所,吴发牛主动捐款2万余元,为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购买了电视机、投影仪和3000册图书。
吴发牛在外创业20多年,吃了不少苦,他觉得吃苦的根本原因还是知识不够。因此,对于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吴发牛格外关心,村里的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境地,他及时送去5000元学费,鼓励孩子重树上学的勇气和信心。
热心公益的孙清
孙清是下蜀镇祝里村土生土长的创业青年。
曹当贵告诉笔者,孙清捐款20多万元,为村里家家户户门前修了水泥路。进村的桥年久失修,他又捐钱修桥,解决了乡亲们的出行问题。曹当贵还告诉笔者,村里村庄环境整治,他主动找到村委会,又捐了5万元。村里修路,他又送来15车石子,解决难题。几年来,孙清为村里的公益事业捐款近40万元。
孙清还热心于助学和助困,他为一位身患中风的下岗职工吴某送去3000元,帮他解决孩子上学的难题。在得知一位乡亲身患重病,他驱车赶到南京,为这位乡亲送去5000元医疗费。
一桩桩、一件件的善事仁举,孙清得到了乡亲们的肯定与信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事情是应该的。”孙清憨厚地说。
助困爱老的蔡永禄
蔡永禄也是从祝里村走出的企业家,他先后在企业担任车间主任、财务科长、副厂长。企业改制后,他选择了自主创业,先后创办了砖瓦厂、水泥制品厂,成立句容生态开发有限公司。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招收新员工成了一件大事。在招员工这件事情上,蔡永禄有一个原则:家境贫困的报名者优先。
于是在蔡永禄的身边,聚集了一批肯吃苦、有能力的年轻人,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境不富裕。这些员工在蔡永禄的培养下,有的成了销售精英;有的成了部门经理;有的甚至成了企业副总。他们随着企业的壮大而成长,家境也因为个人的努力而改善。蔡永禄常说:“我一个人致富不算富,只有把身边的人都带动起来共同富裕,才是我创业的初衷。”
2014年的春节,蔡永禄决定拿出18万元,为祝里村171名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1000元春节慰问金。提起这件事,蔡永禄说,“很多老人都是看着自己长大的,每次看到他们觉得很亲切,现在他们年迈了,也没有退休金,生活相对来说比较清贫,送去1000元慰问金,尽管解决不了大问题,但是我希望自己的心意,能让老人们过一个温暖的春节。”(唐军 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