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5日讯 父亲身高1.75米,母亲身高1.65米,可10岁的涛涛身高只有1.26米,比同龄人矮了不止半个头,上小学以来,一直“霸占”教室“头排桌椅”。近日,父母带他到江大附院儿童内分泌门诊就诊,才知道可能是长期熬夜玩手机,影响生长激素分泌所致。
类似涛涛的情况,在生长发育门诊并非个例,尤其在春天“长高季”,对比同龄孩子,自家宝贝却没有长高迹象,家长往往心急如焚。专家提醒,影响儿童身高的因素很多,父母身高并非唯一指标,夜晚睡不好,也易错失长个良机。
长期熬夜玩手机,第一排成专属座位
涛涛自小聪明伶俐,一旦调皮起来,父母双双上阵也拿他没辙,因此,夫妻俩每次都会求助各种电子产品。从记事起,涛涛就会独自操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只要一闹小脾气,父母就亮出“哄娃”神器,时间久了,各种电子产品就成了他们眼中最得力的“电子保姆”,百试百灵。
上小学后,每天放学做完作业,涛涛就闹着要手机,躺在床上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父母让他早点睡也充耳不闻。到了晚上甚至躲在被子里偷偷玩,时间也越来越长,十一二点睡觉成了家常便饭。
最近两三年,父母见涛涛的身高一直没见长,无论是班上的座位还是排队,永远“位列前茅”。一开始,父母觉得有双方身高做“支撑”,孩子不会矮,或许只是比别人晚长而已,直到与同年级小朋友差距越来越大,才焦急地带他到医院咨询。
江大附院儿童内分泌门诊主任医师王锁英博士为其检查后,排除了染色体异常原因,最终诊断为生长激素部分缺乏导致身材的矮小。据了解,10岁男孩标准身高应该在1.4米左右,低于1.279米即为身材矮小,需引起重视。医生了解了涛涛的生活习惯后发现,他长期熬夜玩手机可能抑制了生长激素分泌,从而影响长高,所幸就诊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配合生活习惯的改善,涛涛的身高终于“赶”了上来。
夜晚时间颇“金贵”,睡不好也会不长个
“春天是长高季,每到这个时候,到儿童内分泌门诊看生长发育的孩子很多。”王锁英表示,影响孩子最终身高的因素很多,除了环境、遗传、营养、疾病等因素,与生长激素的分泌也密切相关,“孩子晚间进入深睡眠后一两个小时,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而青春期是身高的‘最后一跳’,在此期间经常熬夜,对身高影响更大”。
王锁英坐诊期间,通过与家长交流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身高问题存在误区,有的认为家族遗传是身高的决定性因素,父母个子不高,孩子矮一些也正常;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发育晚,属于晚长,最后几年多补充营养就能“冲上来”。对此,王锁英表示,身高管理不可忽视,与其发现问题后治疗,不如防患于未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运动和饮食对孩子的长个十分重要,尤其是向上运动,比如打篮球、双杠、单杠等,同时还要平衡膳食,保证充足睡眠,对中小学生来说,每天至少8小时的睡眠必不可少”。
“孩子每个年龄段长高幅度不一,一般来说,若孩子3岁前每年身高增长小于7厘米,3岁至青春期每年增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小于6.5厘米,需警惕生长迟缓,应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障碍门诊或儿童内分泌门诊就诊,只要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是有望达到理想身高的,切忌盲目服用保健增高产品或一味等待,以免促使骨骺提前闭合,影响最终身高。”王锁英表示。(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