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外地大棚夏果抢先在镇江上市 业内:甜度普遍还不够
2017-05-04 10:3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超市货架上已有水蜜桃在售。

  中国江苏网5月4日讯 桃子、葡萄位居我市水果“四大花旦”之列,可眼下桃枝刚刚挂果、葡萄还没有开花,但这些夏令水果已早早登上超市货架,放在醒目位置招徕顾客。记者采访得知,它们都是产自外省份、大棚栽培的水果,尝起来口味一般偏淡。要想吃到又甜又香的水蜜桃、夏黑,则需等到地产露地夏果上市才行。

  外地大棚夏果抢先上市

  在市区多家大型超市,记者看到,水蜜桃、油桃、樱桃等夏令鲜果已经新鲜上市,但它们均来自外省份,包括山东、湖北、大连等地。它们还有一个相同点,一律是在大棚里栽培出来的。

  经营人士沈先生介绍,目前上市的山东、湖北的油桃按照质量好次,价格在10元/500克左右。它们都是大棚长出的,刚上市不久。从口感上来讲,因为种植环境的差异,山东油桃口感要好于湖北的油桃。

  已经上市近一个月的樱桃,仍然是水果中的“贵族”,它也是大棚中种出来的。据了解,产自大连的樱桃68元/500克,山东的40-50元/500克,这个价格比4月初刚上市时,每500克的价格已经下降了一二十块钱。

  大棚西瓜主要是山东、苏北东台等地,每500克的价格在三五元。丹阳的“麒麟瓜”也已经上市,售价5元/500克。想吃葡萄的市民,口福也来了。在东吴路附近的某水果超市,刚上市的夏黑10-15元/500克,据称是云南的货。

  这些早早上市的外地大棚水果,价格与去年差不多。但业内人士表示,5月中旬开始,这些水果将陆续大量上市,樱桃价格可降一半,油桃、西瓜价也将有明显下跌。

  地产果上市迟但口感好

  在城市近郊,嶂山村拥有桃园面积450亩,是我市一处重要的鲜果生产基地。经过花期和坐果等过程,记者在村里看到,桃树枝条上已经挂上了密密匝匝拇指大小的幼果。

  我市共有桃子种植面积3万亩,基本上没有大棚栽培。据市园艺站推广研究员费宪进称,地产油桃预计将在5月底6月初上市,大量上市需等到6月中旬。地产水蜜桃预计在6月中下旬上市,大量上市要待到7月份。

  相对于露地栽培方式,运用促成栽培(大棚栽培)的水果上市期要提前些。不过我市促成栽培的果园面积很少,例如在6万亩的葡萄中,促成栽培的面积只有几百亩。我市大棚栽培的夏黑大约在6月下旬上市,露地栽培的在7月中下旬上市。

  大棚夏黑虽然比露地栽培的提前20天上市,赶了个“早市”,但业内人士表示,因为受到浙江大棚夏黑早于镇江本地大量上市的冲击,它的比较效益也大不如以前。

  记者发现,眼下应市的外地大棚夏令水果口味一般偏淡,甜度不够。对此,费宪进表示,“今年以来,天气情况较好,只要梅雨季不发生大的涝灾,这些地产夏果产量或将正常。想要尝到口感好、甜度高的夏令水果,需要等到地产露地果上市。因为晚熟品种普遍要好于早熟品种,种植技术要求也高,也就是说口味越晚越好。”(干光磊)

  相关新闻:果干果酒饱口福 赏花采果有眼福

  地产鲜果产业有待提档升级

  金山网讯 面对外地水果、洋水果等的进入,地产应时鲜果产业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答案是提档升级。从近日召开的市政协主席会议上传出的消息,未来应时鲜果产业融合发展,市民不仅能一饱鲜果、果干果酒等的口福,还能在果园体验赏花采果的乐趣。

  现状:

  地产鲜果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应时鲜果,是指当季生产、当季消费、当地消费的鲜食水果。我市地产水果近年来主打“应时”与“鲜果”两大卖点,在快速增长的水果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镇江应时鲜果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号称“四大花旦”的葡萄、桃、梨、草莓成为其中的主力军,其种植面积占七成。猕猴桃、蓝莓、枇杷、无花果、桑葚等特色果品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最新统计,至2016年底,全市果树面积16.6万亩,产量17.2万吨,产值15.2亿。

  市农委副主任荆国芳介绍说,我市应时鲜果产地相对集中分布,有以句容茅山丁庄为中心的葡萄种植带,以句容大卓、丹阳司徒杏虎村为中心的水蜜桃基地,以丹徒上党敖毅为中心的黄桃基地,沿江洲岛分布的柑橘、枇杷生产带,还有以上党、白兔的大棚草莓、梨、蓝莓为主的特种应时鲜果,应时鲜果产业聚集初具形态。

  “镇江应时鲜果产业已出现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和优势产品。”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发现,我市应时鲜果产业品牌形象在逐步提升,形成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老方葡萄、云兔草莓、敖毅锦乡黄桃、京元砂梨、万山红遍应时鲜果等,品牌销售份额超过50%。

  地产鲜果产业面临两大挑战

  地产应时鲜果产业面临挑战。一个挑战是受到南北方主产区的两面夹击。尽管我市产区靠近大中城市群,市场空间较大,但本地早熟品种受到以浙江福建为代表的南方产区、晚熟品种受到以胶东半岛为代表的北方产区品种的冲击,加上我市周边地区同类产品以及洋水果的进入,市场竞争激烈。另一个挑战是目前还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售价下降的双重压力。市政协农经委主任吴当分析认为,总体上看,我市应时鲜果产业规模发展仍有空间,但生产技术、装备比较传统,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还不高,产业链条上深度加工这一环十分薄弱,产业的融合发展不够,产业化发展处于一个瓶颈期和门槛期。

  “我市应时鲜果很多品种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调研中总感到很多时候我们的产品卖不过浙江的同类产品。”市农科院果树研究室副主任阎永齐举例说,本地经销商有的不愿经销地产葡萄,原因是地产品卖相不如批发市场的浙江货。这反映了果农对应时鲜果生产中的一些技术环节掌握不够,缺乏完整的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体系,标准化应用尚未普及。另一个问题是,一些果农因为过分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满足于马路市场,但失去的是大市场和长远效益。“每一个果品都有其相配套的规范的栽培技术和采摘标准,一些本地果农却不愿意这么做,为了片面追求产量,不在疏花、疏果上下功夫,看上去果串很大,但品质下降”。

  “消费者对高档应时鲜果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外观漂亮、好看,还要求口感好、好吃。”阎永齐表示,从消费升级的要求看,我市应时鲜果的品种结构还不太合理,需要结合区域特色,优化品种布局,改良和巩固特色当家品种,加快特色优势新品种更新引进。比如葡萄目前以夏黑、巨峰、美人指等为主栽品种,同时要积极推广阳光玫瑰等新品种,提高品质风味。

  建议:

  消除短板,

  延伸产业链条

  地产果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无花果干、蓝莓干红、葡萄酒、草莓酒、黄桃干、黄桃脆片、水果饮料、黄桃罐头、梨酒等新型加工产品相继上市,受到市民的欢迎。不过,从产业链看,深度加工、冷藏储运等仍是明显的短板。

  从调查看,我市除无花果、桑葚、黄桃有深度加工企业外,几大主力品种均没有形成深度加工能力,没有托底收购加工的保障。产地的冷藏保鲜包装能力也很弱,导致产品走不远、做不精,成为我市应时鲜果产业的瓶颈。

  市政协调研组把脉后建议,短板主要存在于产后,无论是冷藏、储运、包装、营销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农村经纪人,建立专业购销合作社,通过电商、批发市场有效对接消费者,拓宽销售渠道。在重点产地建立预冷处理、分级包装、保鲜储藏设施和批发市场,与有实力的配送电商建立合作关系,发挥本地电商的直接拉动作用。在产品的产地加工转化上,除无花果、桑葚等适合加工外,其他的主栽品种也应开发深加工产品,既减少残次品的损失,也可为本地乡村旅游提供产品,为果品生产减少销售风险,增加全产业的效益。

  融合发展,

  把产区变景区

  句容葡萄节、白兔草莓节、江心柑橘节、杏虎桃花节、上党黄桃节……节庆活动纷至沓来;引进不同熟期、色泽、外形的果品,融入创意元素,点缀大田生产,形成景观效应;开发果酒、果茶、果汁小型加工项目,葡萄、草莓图案DIY项目,把果树产业的功能向“养胃养肺养心养情养性养眼”方向转变,应时鲜果产业与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正逐渐融合发展。

  据统计,我市各地连续多年举办吸引各类游客26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达8亿元。全市现有观光采摘园164个,通过观光采摘带动应时鲜果销售占总量的30%-60%。观光采摘业已成为我市应时鲜果销售的重要渠道。

  应时鲜果产业具有“接二连三”的天然优势,要通过促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有机结合,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市政协主席李国忠说,顺应人们“农家乐、吃鲜活”的需求,以产业为基础、创意为手段、文化为灵魂,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把产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将消费“引进来”。

  市农委副主任李传德建议,创新果业业态多样,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周边城市群人口密集的优势,以果为媒引导市民进果园,利用不同果树品种、不同生育阶段及生产的年周期变化,让市民全过程的体验式参与果树生产,不仅以生产应时鲜果为唯一目的,在果品生产、加工、销售、观赏等方面,通过“互联网+”,培植多样业态,满足市民需求。在果业旅游产品开发上,在以果花观赏为主的休闲度假、以果品消费为主线的旅游产品开发、以果园空间为主的农事体验活动等方面求突破,与其他乡村游产品结合,串联成线,让果园游常态化、周年化。同时,开发果业文化产品,持续开展果品园区农事节庆活动,以果为媒,写好镇江果业特色文章。(沈春来 毛守军)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