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7日讯 4月22日中午,市区大西路临近宝塔路路口,一辆渣土车与一行人相撞,造成行人被当场碾压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车轮滚滚,生命戛然而止。近年来,作为马路上的“巨无霸”,渣土车撞人夺命事故频发,在对死者表示惋惜的同时,市民不禁要问:渣土车事故为何如此疯狂?这些年来,相关责任部门出台了一批治理渣土车、规范渣土车的制度和措施,但事故仍多发,到底是制度不合理,还是监管环节不力?又或是运输公司管理疏忽,驾驶员交通意识淡薄?
事发原因:
驾驶员擅自改路线
近日,记者采访到了涉事单位镇江港龙运输公司,负责人戴镇超表示,这辆渣土车是从火车站北广场,运输渣土到双井路进行倾倒。但是在返回时没有按照规定线路行驶,“正常路线是避开这些小路,应当从长江路行驶的,但是他选择了从大西路行驶,为了绕一点近路,擅自改路线,这也是我们日常管理的疏忽。”
作为目前我市规模较大的运输公司,港龙运输公司负责市区多个重点项目工程的渣土运输,目前公司有76辆渣土车,此次停业整顿企业面临很大的损失。“停业整顿期间,将分批对驾驶员培训,复工前再请相关部门验收。”
运输公司:
工期紧、管理漏洞
根据交警部门对渣土车事故统计,2014年55起,死亡1人;2015年49起,伤2人;2016年44起,无人员伤亡。今年以来17起,2人死亡。
渣土车“出街”频率和整体经济大环境、市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今年经济发展态势较好,许多市区重点工程的渣土运输任务都在我们单位,工期紧任务重,有时会出现‘多拉快跑’的情况。”戴镇超坦言,除了一些市政重点工程工地有“特批”文件,允许白天进行运输,大部分工地运输的时间都在晚上,“但是晚上运输的时间有限,一般超过11点都不进行作业,造成噪音周围居民会拨打12345热线进行举报。”
一名从事渣土运输的企业老总张先生介绍,公司渣土车司机平均年龄在38岁左右,平均驾龄都在13年以上。“可以说驾驶员都在黄金年龄段,但是不排除一些运输公司的准入门槛较低的问题。”张先生认为,渣土车事故责任还是在主体单位,一些运输企业的老板都是非驾驶员出生,根本不懂车,好多故障、零部件损坏等都不能及时发现。此外,一些运输公司都没有配备专门的安全员、调度员等,在对渣土车、驾驶人员管理上有漏洞。
渣土车管理:
亟待多部门各尽其职
根据市城管局渣管办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主城区有11家渣土车运输公司(包含丹徒区、新区共20家),目前主城区共有渣土车330辆,驾驶员332人,工地16个(京口区、润州区)。
对渣土车辆实行专用号段号牌、装载GPS定位、“六统一”管理……近年来,对于渣土车的管理已出台了相关制度和措施,渣土车的管理涉及城管、公安、交通、住建、环保等部门,如住建部门负责建设工地的硬化、车辆整洁;城管部门负责行业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噪音和扬尘;公安部门负责线路审核和违法责罚等。
对管理部门采访中,多名负责人表示,渣土车管理需要部门间形成合力,各部门各司其职。“管好自己的‘责任田’,齐抓共管局面打开后,在源头上严加管控,管理效果自然会明显。”
“长沙市采用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改变传统渣土车灰头土脸的形象,‘抛洒滴漏’和‘超载脏乱差’难题也被破解。”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建议,可以对渣土车上装载“行车记录仪”,一方面是行业内的自我保护,出现事故后记录仪也可作为一手资料。(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