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31日讯 3月22日,在全省制造业大会上,省政府表彰了百名优秀企业和百名先进个人,天奈(镇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郑涛获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站在领奖台上,郑涛说,镇江新区为各类人才选择新区、创业新区提供了机遇。同时获奖的新区人才还有江苏艾科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王刚、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公司的王巍。
3月28日,在新区制造业企业家座谈会,与会企业家每人拿到一份《加速开放创新八项措施》。新区近日出台《加速开放创新八项措施》围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对创新创业项目及相关人才给予重奖。“高含金量的政策带来创新动能的裂变爆发。”新区党工委负责人介绍,“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入核心技术、采购关键设备、配备核心研发团队并对镇江新区重点特色产业发展起到重大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区财政最高将给予5000万元的支持奖励。”
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随之而来的是科技创新爆发式增长。目前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4家,约占镇江市总数的23.8%,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6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1.8件,2016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922亿元。
2011年,年届不惑的北京人王刚背个包来到新区,当时的集成电路产业在镇江还是空白,他决定在这里成立江苏艾科半导体有限公司。2016年,公司销售实现3.5亿。随着业内名气的提升,上下游配套纷纷将橄榄枝抛向艾科和新区,中积电等企业相继落户,镇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即将开园。
像艾科一样,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建成一个企业,一个企业促成一个产业的情况比比皆是。新区同步推进招商机构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招商热情,去年新增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0亿元,增长14%。他们在江苏省率先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不见面审批模式,变“企业跑腿”为“数据跑路”,力争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登记,50天之内完成项目报建。截至去年9月,实现利用外资规模达到3.8亿美元,跻身江苏省开发区前五位。
随着道达尔、索尔维、奥音科技等企业纷纷扩产和强势进驻,新区累计引进世界500强、外资企业600余家,实际利用外资逾130亿美元。项目进来了,开放合作平台的品牌也打响了:以中瑞生态产业园、中意农业创新示范园合作为支点,加速建设欧洲国家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进入中国市场的便捷平台;新创成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积极借鉴和复制上海自贸区创新制度,加快构建联运流畅、中转灵活、通关便捷的口岸开放与合作新格局;大学科技园国际元素全方位植入,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以及公共场所多语种标识做到全覆盖……
高举开放创新大旗的镇江新区,“朋友圈”也越来越大:与瑞士卢加诺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波捷特建筑设计公司签署《中意镇江农业创新示范园城市详细规划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级战略叠加,又为增创开放创新新优势提供了现实机遇、打开了广阔空间。
“开放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主基调、主旋律。”市委常委、镇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秦海涛说,新区将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合作、低碳转型、绿色共享,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新动能,保持和发展开放创新的奋进态势。(殷敏 李娴 李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