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春秋》栏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展现新时代画卷的年度重点精品节目。《文脉春秋》扬州篇12月1日在央视播出后,引发市民广泛关注。这部专题片的背后有啥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者昨天前往参与拍摄工作的市住建部门进行了采访。
数易其稿,只为全视角展示扬州历史文化
“从谋划到拍摄,再到制作完成在央视播放,前后用了近1年时间,背后的故事很多。”谈起这部专题片,市住建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市住建部门就开始与住建部对接,谋划《文脉春秋》扬州篇的拍摄工作。
今年5月,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来到扬州进行调研,研究制定拍摄方案,进行拍摄剧本创作,其后又不断对剧本进行修改完善,数易其稿,先后修改了10多次。今年7月,拍摄人员和创作人员一同来到扬州,进行节目拍摄工作。
“节目组在扬州前后进行了10天拍摄。”市住建局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张智昊告诉记者,围绕“古运河”这一条线,节目组先后深入隋炀帝陵、古邗沟、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唐子城遗址、罗城遗址等地进行了拍摄,同时拍摄了雕版印刷等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古城”这一条线,他们先后深入东关古渡、东关街、盐商文化博物馆、汪鲁门故居、何园等地进行拍摄,同时拍摄了展示淮扬菜、扬州园林、扬州“三把刀”等方面的素材;围绕“瘦西湖”这一条线,他们先后深入瘦西湖、江都水利枢纽等地拍摄,同时拍摄了展示瘦西湖天际线控制、南水北调等方面的内容。
受伤仍坚持工作,节目组的拼劲感动扬州人
“拍摄期间,央视节目组人员可谓披星戴月,有时凌晨3点多就起床出发,一直拍摄到第二天凌晨才返回。每天肩扛数十斤重的设备,顶着高温酷暑,常常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他们对这部专题片倾注了大量心血。”参与拍摄工作的市住建局工作人员殷明玉和于向凤告诉记者。
节目执行导演孙澌淇是带着伤前来扬州参加拍摄工作的。来扬州之前,他的腿曾经骨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腿病没有痊愈便前来扬州参加拍摄工作。7月22日晚,他在街南书屋拍摄时,一不小心没站稳,摔倒在地,导致腿部二次受伤,当即不能动弹,头上汗珠直滴。工作人员立即将他送往医院,经过医生治疗,虽然伤痛得以缓解,但依然不能行走。
“自己腿部受伤不能行走,但不能影响团队的拍摄工作。”孙澌淇与团队商量后,决定坐轮椅跟随拍摄,为不给其他人员增加负担,腿稍微好一点后,他就自己拄着拐杖奋战在一线……就这样带伤拍摄了一个星期。
节目组工作人员杨巍是电视脚本的创作人员,为了能做好第二天的拍摄工作,他常常要连夜对脚本进行修改,连日的辛劳和睡眠不足,致使其抵抗力下降,感染了病毒,发起了高烧,虽然头疼发热,但他依然奋战在拍摄第一线。
丰厚历史文化素材太多,最后只得忍痛割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将扬州最好的形象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节目组对每一个镜头的要求都十分严格,有时为了一个镜头能重复拍摄10多次。在拍摄扬州“三把刀”之一的“修脚刀”技艺时,其中一个镜头是扬州修脚大师陆琴用肥皂练习修脚技艺。拍摄这个镜头时,仅垫在下面的“修脚布”就换了10多块,直到修脚工具、出镜人物等都能完美呈现为止;对这一镜头的拍摄更是精益求精,前后拍了10多次,从下午1点一直拍到了晚上10点。
“到其他城市拍摄,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内容不多、素材不够。但到扬州拍摄,我们最为难的却是,扬州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可拍的内容素材太多,最后难以取舍,只得忍痛割爱。”谈起这次《文脉春秋》扬州篇的拍摄,央视节目组人员感慨道。
在扬州拍摄期间,节目组在市住建局及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下,顶着高温酷暑,在前期充分调研基础上,围绕“两古一湖(古运河、古城和瘦西湖)”主线,精心布局20多个点位进行拍摄。
“专题片能给观众呈现精彩的视觉盛宴,全方位展现扬州城乡建设新征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焕发的新活力、新魅力,其背后是央视节目组及扬州市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市住建部门专家说。 通讯员 邱正锋 记者 张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