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清代抱鼓石小区“静躺”28年
2022-09-07 08:57:00  来源:扬州日报  
1
听新闻

清代抱鼓石。陈晨 摄

9月6日上午,广陵区汶河街道石塔社区淮海路157号大院老小区改造现场,施工正如火如荼进行。

“快来看,这里有块奇怪的石头。”施工人员一声喊,引来了诸多居民围观。很快,社区工作人员、广陵区文旅局和扬州双博馆的专家陆续赶到。

经过鉴定,这块石头是清代的“抱鼓石”,是一件散落民间的文物,静静“躺”在小区已28年,却无人留意。

这块『抱鼓石』是散落民间的文物

这块“抱鼓石”到底有何来历?

扬州双博馆典藏部主任庄志军介绍,据他走访调查,淮海路157号大院始建于1994年,这块“抱鼓石”静静“躺”在小区已整整28年。之所以未被人关注,是因为石头与小区已经融为一体,被大家当做了小区景观,因此不识“庐山”真面目。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块石头就已经在这里。后来被‘砌’进了小区。”庄志军说,据他查阅《广陵区志》,这块“抱鼓石”1993年就已被登记在册。据记载,这块“抱鼓石”全名为“大型石鼓”,位于淮海路27号师院宿舍,“现状”一栏写着:放于楼房旁。

据了解,这块“抱鼓石”为清代物件,是散落民间的文物,距今已有上百年,材质为汉白玉,一般用于石牌坊上面的构件,起到固定作用。

社区表示将尽快予以『搬家』保护

经过多方咨询,石塔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刚说,这块“抱鼓石”刻有麒麟、莲花和祥云,一般用于官府门前的牌坊。结合附近就是江都县衙旧迹,专家推测,这块石头极可能是江都县衙牌坊上的构件。

据了解,清代的江都县衙位于汶河边上,残存建筑在上世纪50年代初填汶河建汶河路时被拆除,现已无处寻觅其踪迹,其大致位置就在今广陵区政府办公地附近,距淮海路157号大院直线距离仅有200多米。

陈刚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块“抱鼓石”经历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长出了青苔,出现了风化,一定要尽快保护。

“目前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并向居民发布公示,尽快为这件文物‘搬家’。”陈刚说,“搬家”保护前,社区也牵头成立了“居民巡逻队”,每天巡查,在这块“抱鼓石”附近增设防撞围栏,避免文物发生损坏。

老小区改造现场发现一块『石头』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抱鼓石”紧挨小区4幢东侧墙体,距墙面仅一指距离,高约1.8米、宽约0.5米,侧卧,底部被浇筑了混凝土。

“抱鼓石”整体呈现乳白色,手感粗糙,上部是一个“半葫芦状”长条平面,刻有多株莲花,苍劲古朴、线条精炼;中部是一个鼓状圆盘,刻有一只麒麟,张牙舞爪、活灵活现;底部是一个长方形底座,凹槽整齐,镶嵌一朵祥云,寓意吉祥、福禄,显得十分精美。

“每天从这里经过,从来没留意过这块石头。”今年60岁的小区居民杜巧平说,她一直以为这是小区公共区域的一个装饰物。

现场,陆续有居民赶来观看,大家意见统一,都认为要尽快将这块石头保护起来。

标签:
责编:吴冠文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