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是我们平常生产生活依赖的重要水源类型之一,是城市“隐藏的资源”。扬州市全面启动地下水取水工程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控。截至8月2日,全市已累计登记各类地下水取水工程271个,包括取水井240眼、地热井2眼、勘探井1眼、监测井28眼。
给每个地下水取水工程建台账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淡水资源之一,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居民饮用、工业生产等。”扬州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管理处处长代菊说,对地下水取水工程进行登记造册,旨在全面厘清全市各类日常使用、应急备用、停用、报废的地下水取水工程的数量、分布及取水量等情况,建立健全地下水取水工程台账,以利于编织地下水保护网,守护“隐藏的资源”。
扬州市地处淮河下游苏中平原,地下水分孔隙水和裂隙水两大类,具有含水层次多、厚度变化大、水质复杂、富水性较好等特点。区域内以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最广泛、水量最丰富,是主要的供水开采层,大多数地区赋存条件较好;仪征丘陵山区及扬州西北部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
2021年,扬州市地下水资源量8.3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1.3%,地下水源供水量897万立方米,在保证企业生产用水、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双控”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
“地下水是隐藏的珍贵资源,必须在最严格管控下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代菊介绍,近年来,扬州市深入贯彻《地下水管理条例》,落实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的“双控”要求,先后出台《地下水管理控制指标》《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划定地下水位控制红线,明确各管理分区、各主采层的最大埋深,对特殊行业取用地下水开展水资源论证,明晰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综合治理指标和举措。
为了采集到最真实的数据,扬州市调整优化了地下水监测站网,目前已建立全市地下水水位站107眼,地下水年取水规模5万吨以上的取水户全部实行远程实时监控;统筹地下水源涵养和回补需要,推广海绵型建筑、道路、公园等,逐步完善滞渗蓄排等相结合的雨洪水收集利用系统。2021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较2015年下降约60%。
让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更系统更精细
“启动对地下水取水工程登记造册,着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代菊介绍,这是扬州市首次针对地下水管护开展的系统性工程,登记对象为地下水取水井及其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各类机电取水井(含地热(温泉)水井、矿泉水井、等各类取水井)、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取水(回灌)井,以及监测井和勘探井。登记内容包括取水单位(产权单位)基本情况、工程基本信息、取(排) 水情况信息和工程管理情况等。
“按照登记要求,对取水计量设施在线监测及检定运维内容进行细化,每个事项都有具体标准,这使我们企业取用水行为更加规范,也让我们企业在日常取水管理过程中带来很大的便捷。”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黄珏生产站,技术负责人郑富国说,“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更加系统化、精细化,从取水工程规范化、计量设施标准化以及节水载体创建等方面,不断促进我们企业生产、取用水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