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我们村,不看看成片的‘蓝板板’、不看看成群的大白鹅,就算白来了。”6月14日,在扬州仪征市大仪镇老坝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春勇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村里的产业项目,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在老坝村的光伏新能源项目现场,十几排光伏板整齐排列,上千块蓝色的多晶硅组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不断积蓄着大自然馈赠的能量。光伏板下则是一座座标准化鹅舍,成千上万只大白鹅在“光伏丛林”里奔跑、叫嚷,生机勃勃。
老坝村位于大仪镇西南部,占地4.6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民小组,曾是出了名的经济薄弱村。光伏项目的出现,让老坝村打了场漂亮的经济“翻身仗”。
“村里多是庄稼人,原来是每天田里家里两点一线,辛苦一年兜里也落不下几个钱。如今建了光伏发电项目,只要天气晴好,坐在家里就能轻松获取‘阳光收益’。”徐春勇说,2016年,老坝村依托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入光伏新能源项目,探索出一条“一次投资、循环发展、长期收益”的发展新路子。
听说有太阳就能赚钱,村民们积极响应,整组整组地来签土地流转协议,一共流转出300亩土地用于光伏发电项目。“土地流转出去后,村民们可以放心地外出务工,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外的工资收入。”徐春勇说。
而光伏新能源项目,只是老坝村乡村振兴的“先手棋”。
“光伏项目建成后,我们发现光伏板下的土地长期闲置,便有了‘一地两用’的想法。”徐春勇带着记者来到扬州市效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鹅”养殖场。“鹅产业一直是大仪镇的特色优势,村里于是在2019年招引了一个养鹅基地项目,便有了现在的‘鹅光互补’产业。”
光伏发电为鹅舍供电,余电还能上网卖钱,养鹅产生的效益也很可观。如今的老坝村,一块土地有了多重收益。
“我们采取的是全程室内饲养模式,并根据当地环境条件调控鹅舍内的光照、湿度和温度,改变鹅的繁殖周期,进行反季节养殖,经济效益比传统养鹅高出不少。”看着满地撒欢儿的大白鹅,效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建生满脸笑容,“瞅瞅我们的大白鹅,多神气!”
随着村级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老坝村的剩余劳动力也有了更多就业机会。“我常年在养殖基地打工,一天能有130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稳定又能照顾家庭。”老坝村东刘组村民刘华生说。
在“鹅光互补”特色产业带动下,老坝村村民如今的人均年收入有了质的提升,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通讯员 王雅婧 记者 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