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传统电商也在积极转型寻求新的销售渠道。在仪征市大仪镇河北民族村,一群年轻电商抱团发展试水直播,打开了发展新路径。
河北民族村地处苏皖两省交界,是“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村总户数628户,有80多家电商,从事电子商务及相关业务人员超1000人。走进河北民族村,街道两旁的楼房门前已打包好的快递和高高垒起的货物,无不向来访者传达着电商发展的讯息。
记者了解到,河北民族村变身“电商村”,最早要追溯到2010年。当时,村党支部看准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投资建设电商城产业楼,吸引快递公司和电商企业入驻并实施政策扶持。同时,开办电商业务知识培训班,邀请高校专家讲解当前电商相关政策和优惠,普及电商运作流程,为创业者培植一方沃土,正式投入了电商经济的浪潮。
2020年以来,疫情打乱了河北民族村的发展步伐。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该村一批年轻人将眼光投向了电商直播,卖起了“杂款”。“杂款就是款多量少,但基本上一种一个。”电商从业者吴斌告诉记者,他的直播每晚八点开始,每场2小时。“多的时候一晚上能卖出两三千件,少的话七八百。直播做起来了,生意又重新运转起来了。”
一个新手想要直播带货并不容易,村里的电商决定抱团发展。销售遥控器的王成鑫是村里的电商达人,去年试水直播,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生意红火,王成鑫却不藏私,无偿将经验分享出去。“别人找我,我都一对一地教,不收学费。没货源的也能从我这拿,要是当地人,发货还可以按我谈下来的运费寄件。”王成鑫说,找他学经验的全国各地都有,仅当地就有30多个徒弟。
河北民族村党支部书记张得祥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将毛绒玩具、遥控器等本土产品直播销售,既拓展了销售新渠道,又打开了乡村振兴“新赛道”。(王雅婧 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