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连自己女儿也骗!团伙利用有智力残疾的人办理贷款后瓜分
2022-05-27 15:00:00  来源:扬州晚报  
1
听新闻

近日,扬州邗江区人民检察院对一起诈骗案提起公诉,该案中4名被告人合伙利用有智力残疾的人办理贷款,又将贷到的钱瓜分,更为荒唐的是,其中一名被告人竟然利用起了自己有智力残疾的女儿。法网恢恢疏而不漏,4人也因自己的荒唐行径被判刑。

“借钱不用还”他打起了女儿的主意

“老赵,你姑娘是不是智力障碍啊,有没有想过以你姑娘的名义贷款?”2020年9月的一天,王某向老赵问起了她女儿的情况。老赵已经70多岁了,他的女儿有智力障碍,这也是他数十年来的一块心病。

老赵和王某认识也有些时间,王某的话成功勾起了老赵的好奇心。“贷款做什么?贷款不是要还的吗?我姑娘哪有钱还。”老赵一连向王某发出了几个疑问。

“还干嘛?智力障碍的人借了钱还要还啊?”王某向老赵介绍道,可以以老赵女儿的名义从银行借款,款到账之后就将银行卡扔了,如果钱还不上,银行找到老赵的女儿,因为她是智力残疾,银行也拿她没有办法。

老赵心动了。几天后,老赵带着女儿找到了王某,王某又带着他俩找到了外地的两个人刘某和李某。通过刘某、李某的一番操作,以老赵女儿的名义,他们成功贷出来了4500元。老赵、王某、刘某、李某将这4500元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发现补助金少了 残疾夫妇“被贷款”

尝到甜头的老赵等人琢磨着物色新的目标,这一次,老赵瞄准了同小区的一对夫妻。

小华和妻子都有智力障碍。老赵找到小华夫妻俩,告诉他们,临近春节了,有人要来慰问他们,并且会给一笔慰问金。之后,老赵和王某将小华夫妻俩带到刘某、李某所在的地方。

几人见了面后,刘某和李某看到小华夫妻俩的状态,便心领神会。通过捣鼓手机银行,他们为小华夫妻俩办理了7万多元的贷款,之后,又带着小华夫妻俩去银行取现。

小华夫妻俩对这奇怪的“慰问”表示不解,但是一段时间后,令他们更疑惑的是,俩人每个月发到银行卡上的补助也变少了。

因为补助金“缩水”,小华找到社区工作人员询问缘由。工作人员也表示不解,帮助他们查询了银行卡的明细,发现补助到账之后,有一部分作为“贷款利息”被扣划,因为小华夫妻俩人申请了7万多元的贷款。

小华夫妻俩觉得奇怪,自己根本没有操作过贷款。根据贷款时间以及小华夫妻俩的回忆,很快锁定了老赵,至此案发。

荒唐行径败露4人因诈骗罪被判刑罚

邗江区检察机关审查后认定,2020年12月某日,老赵、王某、刘某、李某以赞助慰问的名义骗得智力残疾的小华夫妇的信任,将小华夫妇带至润扬广场一处办公室内,使用被害人的手机、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品,办理某银行的贷款共计7万余元。在将上述贷款取出后,老赵、王某、刘某、李某四人将钱款瓜分。

老赵等4人利用智力残障人员进行贷款,其根本目的是骗取银行的贷款,并不是获得智力残障人员的财物。检察机关认为,老赵、王某、刘某、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应当以贷款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近日,经邗江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对4人均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该案中,四被告人利用有智力残疾的人士实施诈骗,行为性质较为恶劣,有违公序良俗。”该案承办检察官表示,经调查了解,办理贷款是被告人在被害人手机银行上完成的,银行会对贷款人员的身份信息、信用记录等进行核对,但是从这些信息上无法看出借贷人的智力障碍,因此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给智力残疾被害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通讯员 朱龙妹 记者 林倩雯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