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天刚麻麻亮,扬州市民房远和就和一帮摄友从市区出发了,此行目的地是江都真武,在那里,有一座高压线塔,塔顶有一窝他们一直牵挂的东方白鹳。几个月来,他们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一对东方白鹳从搭巢、组建家庭,到孵蛋、育雏的全过程,为它们量身制作“成长相册”。
记录“鸟类大熊猫”成长画面
“用镜头记录它们的成长,定格最纯美的画面,这种感觉太美妙了。”赶到目的地后,房远和与摄友们撑好三角架,放好长焦相机,选好角度,远远对准高压线塔上的一个鸟巢,静静守候起来。
为了不惊扰敏感的东方白鹳,摄友们特地换上了迷彩服,模拟大自然中的色彩、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很快,镜头捕捉到一幕,只见一只仙气飘飘的东方白鹳在空中盘旋后,轻轻降落在巢中,动作轻盈,体态优美,只听一阵低沉的快门声此起彼伏,一个个唯美灵动的瞬间被定格。
镜头中,东方白鹳伸展着优美的翅膀,尽心呵护着巢中的雏鸟,小鸟和大鸟窃窃私语,似乎在向父母撒娇;大鸟对小鸟慈爱有加,眼里流淌着浓浓爱意。“每每看到这些画面,不由令人感慨世间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路追踪为它们定制“成长相册”
据了解,东方白鹳是目前扬州唯一常年可见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被称为“鸟类大熊猫”,扬州已成为东方白鹳的重要繁殖地之一,为了追寻这些珍稀鸟儿的步伐,摄友们从高邮、宝应,一路辗转追踪到江都。
“江都的这窝东方白鹳是几个月前飞过来做窝的,从它们搭巢开始,我们就开始定期前来拍摄,为它们量身制作‘成长相册’。”房远和介绍,由于东方白鹳喜欢把鸟巢建在高处,江都真武的这座高压线塔尖就成了它们精心挑选的窝,由于所处位置高,容易招风,每到恶劣天气时,摄友们很牵挂东方白鹳的安危,所以更加频繁来看望它们,一旦遇到险情,及时伸出援手。
半个多月前,摄友们发现,巢里的幼鸟少了几只,原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幼鸟们渐渐长大了,翅膀长硬了,自然就到了离巢的时候。
用心良苦大鸟逼幼鸟“自立门户”
“窝里原来有五只雏鸟,现在只有两只了。”房远和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看到,几只刚学会飞翔的幼鸟在练飞结束后,想回到巢里休息,围着鸟巢打转,怎奈巢里的大鸟硬是“铁石心肠”,用尖尖的嘴巴不停叮啄幼鸟,不让它们靠近,逼着它们飞离鸟巢。
最后,被拒巢外的幼鸟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温暖的家,盘旋再三后,飞向一望无际的天空。
“大鸟用心良苦,知道孩子大了,不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羽翼下,必须逼着它们成长,鸟窝只是暂时的港湾,而天空才是它们永远的归宿。”充满灵性的东方白鹳让房远和与摄友们感慨万千。
如今,窝里还有两只正在练飞期的幼鸟,预计不久就将离巢,到麦收前,这窝幼鸟将全部飞离鸟窝,开启全新的征程。届时,房远和与摄友们历时数月制作的“成长相册”将画上完美的句号。
身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房远和与摄友们走遍了周边的山山水水,寻访人间万象,用镜头定格下一帧帧充满质感的画面。他说,这组纪录东方白鹳成长全程的“成长相册”,不仅为“鸟类大熊猫”留下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也给自己的摄影生涯留下难忘的回忆。 记者 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