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晚,一出《只此青绿》,再现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壮丽旖旎。这幅传世名画背后还有着太多谜团。这幅作品的作者王希孟,身世更是成谜。
昨天下午,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召开了小剧场剧目《异图·千里江山》剧本研讨会。这部剧目的编剧罗周,在剧中进行了大胆想象:王希孟是扬州人。
艺术再现
《千里江山图》创作过程
这部《异图·千里江山》的剧本,艺术地再现了《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北宋年间,中秋时节,宋徽宗微服出宫,独自在樊楼之上饮酒。忽然,面目清秀的少年王希孟,醉酒之后跌入阁门。宋徽宗不以为怒,反而邀请这位少年同饮。少年说,自己是从扬州来汴梁考画院的,结果名落孙山。宋徽宗就让他以酒为墨,以桌为纸,一时间,案头山水起伏,连绵不绝。
两人的再次相遇,已是庙堂之上,王希孟极为惶恐,可宋徽宗早就相中了这位才情横溢的少年。在中国的皇帝中,宋徽宗算不上是称职的好皇帝,但是在风雅文化上,却是屈指可数的,特别是在书法绘画上的造诣,更是青史留名。于是,他将王希孟召入宫中,亲自授画。
入宫后,王希孟的画功突飞猛进。可是他在宫中,却一日日消瘦下去。宋徽宗疑惑,乘着王希孟入眠,前往探望。一夜下来,并无异样。可是他忽然看到,原本“白如霜”的袜子,居然尘土布满、袜底磨穿。这一夜,王希孟竟像是行走了千里一般!
宋徽宗心中大惊,因为此番场景,他也曾经历过。他邀请王希孟同床共眠,从而进入王希孟的梦中。果然,梦中出现了一位瑶姬,也就是艺术女神的化身。王希孟每夜都跟随着她,行走在千里江山之中。宋徽宗之前也曾在梦中遇见过她,只不过,自己最终不愿彻底燃烧自己,选择了生命和江山,和瑶姬相别。而此时,他看到王希孟也在经历和自己同样的遭遇,他想挽救他,他想救回这位自己唯一的学生。
然而,面对宋徽宗的劝阻,王希孟选择了“百岁之身,不如一画之存”,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艺术。在剧目的最后,《千里江山图》画成之际,就是王希孟命殒之时。最后一刻,宋徽宗知道,王希孟抵达了自己未曾抵达的艺术境界,王希孟替自己完成了少年时的梦想。
《千里江山图》作者谜团
“扬州足以孕育出王希孟”
在历史上,王希孟的史料记载极其稀少,只是蔡京在《千里江山图》的题跋上,寥寥几笔介绍了王希孟,同时也没有写清楚他的来历。这位少年天才画家,留下了一幅惊世的美术作品以及一个淡淡的背影,让人唏嘘不已。
罗周说,她在创作这个剧本时,就开始想象。在北宋年间,这样的少年,该是从哪里出发,前往汴梁的。那么,扬州一定是不错的选择。罗周想象着这位白衣的少年,从瓜洲古渡登船,见南山俊秀,平山疏朗,见长江滚滚,黄河滔滔,这些山水都会一一印刻在王希孟的脑海中。当他开始创作《千里江山图》时,记忆中的山水,也会一一浮现在画卷之上。“我觉得,扬州真是个足以孕育王希孟的地方。”罗周说道。
首部小剧场剧目
扬剧史上的“第一次”
这部《异图·千里江山》,也是扬剧史上首部小剧场剧目。相比较以前的大戏,小剧场剧目的演出时间较短,对于舞台的要求较小,演员人数较少,也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剧目演出形式。
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介绍,现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动辄几个小时的大戏要排,几十分钟的小剧场剧目也要尝试。年轻人走进小剧场,看一出1个小时左右的剧目,适合现代年轻人们的审美需求。所以,他就邀请罗周专门写了这个剧本。今年不仅是《异图·千里江山》这一个小剧场剧目,还会排练另外一两个小剧场剧目。演出场地也是灵活的,不仅可以在剧场,也可以在景点,通过新剧目多方面多层次推介扬剧艺术。
记者 王鑫 实习生 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