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85后小哥制作淮扬美食走红 网友:“好想去代伙”
2022-02-28 14:51:00  来源:扬州晚报  
1
听新闻

荠菜是自己挖的、蟹粉是自己掏的、河蚌是自己用锤子敲的、瓜姜是东关街酱园买的……扬州85后青年按时令更新经典淮扬家常菜制作的视频走红网络,在他的视频里有扬州市井家常的生活片段,也有看起来很诱人的扬州味道,网友评论道:“好想去代伙”。记者调查了解到,扬州获评“世界美食之都”后,不少市民热衷线上分享美食。

一道菜阅读量超90万次

85后制作淮扬美食走红网络

扬州炒饭、清蒸刀鱼、酸菜牛蛙、肥肠臭大元、荠菜汤圆、腌笃鲜、红烧狮子头、十香菜、小戴汪豆腐、红烧河豚、醉虾、梅干菜扣肉……最近,不少扬州市民会在抖音刷到网友“请叫我小戴”的短视频,因为他做的大多是扬州菜,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其中一道咸肉烧河蚌的阅读量超过90万次。

昨天,记者辗转联系到网友“请叫我小戴”。他是个85后,名叫戴环翌,从小在东关街长大的扬州人,家住西区,因为喜欢做菜,又喜欢交朋友,就有邻居建议他把自己做的菜拍成视频分享给大家。于是,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拍做菜的视频。

“说实话,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来看我的视频,还有不少网友评论或私信我,要我做一些他们想看的菜,比如,汪豆腐是高邮的网友建议我做的,肴肉是镇江的网友要求我做的。”戴环翌说,为了拍短视频,他会亲自到菜场或门店买食材,摄影就是他和妻子,最后由他自己进行剪辑。

“这些视频里,记录的都是我们的生活轨迹,去逛顾庄菜场或凤凰菜场,要买刀鱼、河豚,我们还是会跑到萃园农贸市场,这些生活的烟火气,也让我们感到作为扬州人生活的舒适感。”戴环翌说。

戴环翌介绍,因为关注的网友越来越多,他才开始有规律地更新视频,一般都是按时令制作经典淮扬家常菜,“每次拍摄视频,我们都会很早去采买最新鲜的食材,然后花费半天时间来拍摄,所有的拍摄除了采购,都是在自家厨房完成的。在采购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摊主主动要求入镜参与,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最初只是分享美食

做菜“小白”上手媲美大厨

记者了解到,戴环翌夫妇都不是餐饮行业从业者,2020年,他们装修房子时,在家附近租了个房子,因为夫妻俩都不会做饭,戴环翌主动提出来由他来掌勺,“也是从那时候,我才开始学做饭,加上新冠疫情开始后,我们顺其自然地在家吃饭,每天自己在家开伙也成为习惯。”

“我和妻子都喜欢出门旅游,几年前,我经常骑着摩托车出去旅游,跑遍了安徽、浙江一带的山里,也吃了不少各地的美食。”戴环翌笑着说,作为一个会吃不会做的典型,他有一个对做菜特别有耐心的父亲,“刚开始学做饭时,我爸跟我说,只要做好红烧肉,其他菜就都会了,现在看来,当时这是他在鼓励我,不同的菜其实有不同的制作方式。”

作为疫情之后才开始学做菜的“小白”,因为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他渐渐自信起来,偶尔还会请朋友或邻居到家里吃饭,也因为初出牛犊不怕虎,他才开始在网上分享美食视频。

“我们对做菜这件事情很认真,荠菜是自己挖的、蟹粉是自己掏的、河蚌是自己用工具箱里的锤子敲的,每个短视频都是由100多个片段剪辑而成。”戴环翌告诉记者,尽管如此,每次视频发出去,他还是常常收到批评的“板砖”,“比如好吃的阳春面应该放青蒜叶子,不需要放葱,刀鱼应该用猪网油一起蒸等,当然,还有很多热爱生活的网友来评论区问我,食材是在哪里买的,锅看起来不错等等。”

“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未来还是会不断地学习。”戴环翌说,他是个执著的人,接下来,他还会继续更新自己的扬州美食视频,“扬州是‘世界美食之都’,希望给网友们呈现一个扬州普通人家的淮扬风味,也把扬州人的美好生活分享给大家。”

视频诱人又接地气

不少市民热衷线上分享美食

扬州获评“世界美食之都”后,从城市到乡村均有不少市民热衷线上分享美食,让扬州的美食变得既诱人,又很接地气。

在江都宜陵,有一位叫“立功晚年生活”的网友,通过展现自己和妻子的退休生活,收获了11.4万的粉丝;在仪征,网友“好吃的茉莉”经常分享自己在家做不同美食的视频,也收获了8.5万粉丝,他们都通过亲手制作美食的方式,与网友们分享扬州的美食和市井生活,他们大多不是餐饮行业的从业者。

记者了解到,这些美食视频的发布者,大多是在疫情之后开始了美食分享模式,疫情改变了很多本地年轻人喜欢随时出门旅行的习惯,让他们沉下心来关注自己生活的日常,成为“世界美食之都”扬州的生活和美食分享者。

“像我这样的上班族,不是不会做饭,也不是不想买菜,而是上班忙工作,下班陪孩子,没有时间专心地做饭,一日三餐都交给了父母或食堂来安排,看到这样的视频,我会更喜欢扬州,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扬州的慢生活。”市民张女士说。 记者 屠明娟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