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已久的雨花石彩绘生肖画,再现仪征。昨日,扬州仪征城区非遗传承人刘燕的工作室内,一组惟妙惟肖的石彩绘生肖虎画摆在桌上。
早在清末,仪征十二圩曾有擅长石画的手艺人,石画生肖更是春节前必画作,解放前几乎失传。刘燕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这项非遗“复活”了。
失传已久石画生肖再现
临近春节,很多乡镇的集市、街道上,捏泥人的、吹糖人的、卖年画的……热热闹闹,吸引大人小孩购买。
据载,石画生肖在清末年间,也曾是仪征十二圩的一门老手艺,一批擅长石画的手艺人,在石头上画上各种形态的生肖像。石画生肖解放前在仪征就几乎失传。
昨日,仪征城区雨花石彩绘非遗传承人刘燕为虎年创作了一组“石画生肖虎”。“没怎么画过生肖虎,邮票上的虎引发关注,就尝试画几个。”刘燕说,没想到画好后,吸引不少雨花石爱好者观赏。
喜欢石画生肖的市民不少,刘燕表示,春节前她会继续创作一批“石画生肖虎”,算是献给虎年的新春“贺礼”。
她苦练4年并申遗成功
“小时候只是听说过仪征有这样的艺人,见不到有人画这个。”刘燕说,她有一些国画功底,喜欢画画,结交了一些喜欢美术的朋友。7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外地的朋友在石头上画画。
刘燕说,通过朋友提供的一些石画资料得知,最早这门手艺是从敦煌壁画借鉴来的,有人把壁画的东西引入石头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一门老手艺,清末在仪征有不少手艺人在雨花石上创作。
“可能觉得石头价值不高,保存笨重一些,渐渐就失传了。”刘燕说,她练习了4年,创作了上百个石彩绘,仪征当地部门建议她申报非遗项目。
2019年,她的石头画“仪征雨花石彩绘”被列入了县级非遗项目。申遗成功后,刘燕坚定了将这门手艺继续下去的决心,并开设了自己的非遗工作室。
每年都捡回一堆废石头
仪征是雨花石产地,月塘镇还有不少废弃的采石场,寒冬酷暑,刘燕经常一个人前往采石场,寻找适合画画的雨花石。
“寻找石头,是一个体力活,更考验眼力。”刘燕说,在寻找石头过程中,创作什么样意境的作品,构思马上就出来了。
采石场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宝库,在很多玩石爱好者眼中被视为残次品的雨花石,在她看来那就是宝贝,每一个石头都不一样,创作完成的石彩绘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地取材,石上作画,刘燕对于绘画的热爱,让她在雨花石彩绘领域摸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每次从采石场背回一袋石头,都被路人笑话。”刘燕说,村民说这都是淘汰下来铺路的东西,咋还当成宝贝了?每次听后都有些尴尬。
已有一批人在自觉传承
“今后每年到了春节,我都会画几个石画生肖。”刘燕说,申遗成功后,她也曾担心无人传承的问题,没想到现在已有十多人跟着她学习石彩绘,最小的5岁,最大的60多岁,都是看了她的作品后产生了兴趣。
以石为布,创作中和其他绘画不一样。刘燕说,要先在石头上打底,至少两三层白色,然后再去创作,边缘的细节要过渡,每一个边缘都要精心去抠,这样立体感才会做出来,为了颜料稳固,还要封一层油或是胶,刷上后保存长久不会掉色。
“石头大小不同,考验手的稳定性。”刘燕说,石头不像纸张那样好施展,如果构图不准或是石头较小,手不稳,一幅作品就可能失败了,创作一个雨花石彩绘是一个艺术活,更是一个耐力活。
刘燕有一个想法,就是借助失传已久的石画生肖向居民们展示,引起大家对这门老手艺的关注,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重回节庆日的老手艺舞台,为大家增添新春乐趣。
记者 孟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