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口罩使用前要“抖一抖”?专家:没必要挥动反致口罩污染
2022-01-05 09:45: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称口罩消毒残留物是一类致癌物质,使用口罩前要“抖一抖”。对此,扬州市疾控中心急传科科长王寅表示,事实并非如此。

这则流传广泛的视频中,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科普了口罩残留“环氧乙烷”的情况,称环氧乙烷是一级致癌物,实验检测了五款口罩,均有环氧乙烷残留。这些口罩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打开包装后最好在空气中甩一甩再使用,可以让环氧乙烷数值大幅下降。不少自媒体纷纷引用,声称“口罩致癌”。

王寅介绍,口罩可分为医用口罩和非医用口罩,不同口罩适用不同的质量标准。“一般来说,只有医用口罩才会进行灭菌处理,非医用口罩一般不灭菌。”王寅介绍,灭菌口罩包装上通常有“灭菌”或“无菌”字样,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辐照灭菌等。采取环氧乙烷灭菌法,包装上通常会标识“经环氧乙烷灭菌”。

那么,使用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前,是否有必要“抖一抖”呢?专家表示,既没有必要,也没有科学依据。

采取环氧乙烷灭菌法,并非直接将口罩放入环氧乙烷灭菌器内灭菌,而是使用内包装材料包装后再进行灭菌。内包装材料需满足《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7部分》(YY/T 0698.7-2009)要求,通常一面是透气材料,一面是塑料膜组成。这种材料可以达到双重效果:在灭菌环节有助于环氧乙烷穿透,在解析环节有助于排出残留物,并阻止水分及微生物进入。得益于这种内包装材料,未开封的口罩保质期可以达到2年以上。

目前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儿童专用口罩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得高于2μg/g,口罩经环氧乙烷残留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并按医疗器械管理进行注册备案。因此,当口罩通过重重检测和多道流程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在医院,医护人员是不会“抖一抖”的。口罩从包装里拿出来是一种无菌状态,大家不会刻意在空气中进行暴露,挥动有可能加速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流动,反致口罩污染。

记者 王诗韵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