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航执法。受访者供图
记者薛舒文
群众信访举报交办是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代表省督察组与我市群众干部交流的重要渠道。12月3日,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扬州开展第二轮例行督察。从12月4日起到12月30日,设立专门值班电话、邮政信箱,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8点受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电来信举报。
切实抓好整改,才能确保督察效果。昨天下午,记者了解到,第一批21件已经全部按时办结,办理结果上报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1
办理结果网上公开,责任到人
督察期间,群众来电来信举报交办件数量多、办理时间紧、查处整改要求高,我市信访组为此制定了举报交办件办理流程,明确各地及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细化交办和承办、现场调查处理、查处整改情况、办理结果上报及网上信息公开的方法、步骤、要求,责任到人。各地、各相关部门的承办单位“立即干、马上办”,第一时间现场调查核实,依法依规直面问题,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环境权益。
截至12月12日晚,扬州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66人次,检查企业(点位)194家(个),责令立即改正8家,限期整改18家,责令停产整改2家,查封扣押1家,立案调查16家,约谈17人。其中涉气企业检查中,出动执法人员537人次,检查企业148厂次,限期整改企业3家,因环境违法行为立案调查14家。
2
“第一单、第一件”,仪征快速响应、连夜行动
“奥林匹克花园居民反映小区周边有的企业废气扰民。”5日下午5点45分,仪征接到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给扬州的第一份交办单。
仪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联络组接到该信访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研判会商,明确仪征汽车工业园主办,生态环境局、真州镇协办,汽车工业园会同生态环境局对小区周边企业开展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局对小区周边企业开展同步监测,真州镇做好奥林匹克花园居民情绪疏导工作。
部署结束后,汽车工业园管理人员、仪征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连夜行动,现场走访调查企业,核实举报情况。6日,汽车工业园管理办公室会同仪征生态环境局再次组织专人对小区周边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经核查,对现场发现的个别企业挥发性废气可能溢出问题,要求企业12月20日前完成整改。
3
广陵区:集中会商不过夜、查处整改不手软
每天下午6点,广陵区协调联络组和该区各有关部门、属地相关系统负责人会开一个“信访会商会”,会上,大家交流当天信访督办件的处置情况,总结工作经验,确保问题处置不过夜。
“头桥镇国玉村一从事塑料造粒加工点,无污染防治措施,气味扰民。”这是省环保督察组向广陵区交办的第一批群众举报件。
面对举报问题,一刻都不能等。6日上午,头桥镇牵头,联合生态环境、城管、公安等部门赶赴现场,对该塑料造粒加工厂进行现场调查。“我们发现该塑料造粒厂建成一条造粒生产线,未办理相关手续,也未配套污染防治措施,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针对该造粒厂存在的违法行为,广陵生态环境局现场查封生产设备,依法进行立案查处;城管部门清理与拆除了厂区违章建筑,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4
江都区:“铁脚板”配上“千里眼”,当晚突击夜查
“真武镇伟创建材厂夜间偷烧燃煤,气味扰民。”12月10日晚上,江都生态环境局接到群众反映的交办件,当即就前往江苏伟创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突击夜查。
江都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发现,伟创建材公司已于月初停产检修,在检查了企业生产设施隧道窑、制砖机和布袋除尘器、脱硫脱硝等污染防治设施装置后,要求企业负责人要认真排查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改造升级污染防治设施。“江都作为禁燃区,禁止燃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
12月11日,江都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和监测人员再次赶赴小纪镇对省督信访交办问题进行现场检查。根据防疫防控要求,执法人员启用无人机开展高空航拍,按照预先设定的飞行航线,在养殖区域上方开展巡航执法作业。
无人机在高空盘旋,执法人员则通过无人机拍摄下系列清晰的视频画面和照片,精准、快捷地摸清了生猪养殖区域环境管理的具体情况。人查+技查,“铁脚板”配上“千里眼”,大幅提升了案件办理实效,为精准执法、科学治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
高邮市:从“整改一个问题”到“整改一类问题”
“一镀锌厂排放恶臭气体,扰民严重。”12月7日,高邮生态环境局接到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局主要负责人明确要求分管负责人亲自领办。当晚,信访组人员就赶赴现场,排查核实信访投诉问题。
现场,执法人员在要求企业立即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之外,还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推动实现由“整改一个问题”向“整改一类问题”提升,最终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