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市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五个聚焦”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慰英魂”烈士遗属关爱行动、落实“双减”政策三个方面,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事成果进行专场发布。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全省率先建成核酸检测在线监测系统
健全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对于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至关重要。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在经历了今年疫情后,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汲取教训、补齐短板,迅速研究制定了《关于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意见》,努力打造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建成核酸检测在线监测系统,目前预警系统终端已覆盖至全市各级疾控机构核酸实验室,实现即时多点预警。”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劲松介绍,我市还启动建设公共卫生与医疗救援应急指挥中心。该中心融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数据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调度职能,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12月初将正式启动建设。
我市还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流调溯源能力方面:目前全市已建成370支流调队,其中一级流调队30支,二级流调队290支,三级流调队50支;各级流调队队员共930人,其中流调专业人员450人,公安民警450人,消杀人员30人。
核酸检测能力方面:全市新建9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日检测能力1万管。市区每日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30万管,按照10比1混样,每天可完成300万份左右样本的检测。
消毒能力方面:目前我市已储备专业消毒人员953人,其中疾控人员达到20%的比例要求。在各类重点场所配备消毒员,消毒用药械物资储备充足。
集中隔离能力方面:目前全市共储备隔离点97个,均签订了紧急征用协议,其中常备点34个,后备点63个,实际储备隔离点共9668间房间,达到每万常住人口不少于20间的要求。
病例转运能力方面:按照每3万人口配置一辆救护车的标准,我市需配备救护车154辆,目前共配备救护车168辆,已达到要求。按照40%为负压救护车的标准,我市应配备62辆负压型救护车,目前配备负压型救护车71辆,也已达到要求。
医疗救治能力方面:到12月底,确保全市23个发热门诊全部实现规范化建设达标。确定全市三个顺位3家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现有收治新冠患者的床位1391张,其中ICU床位数156张,所有ICU治疗设备均配备到位。
【“慰英魂”烈士遗属关爱行动】
让烈士遗属充分享受全社会尊崇关爱
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显示,我市现有烈士遗属1078人,其中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享受烈士遗属定期抚恤金待遇的107人,享受年满60周岁以上烈士子女定期生活补助待遇的550人,其他421人主要是有工作单位和离退休的烈士遗属。这些烈士遗属们绝大多数年龄超过60周岁,还有1人未成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慰英魂”烈士遗属关爱行动,通过英烈故事宣讲、为烈士寻亲、常态化走访慰问、加大优抚力度等一系列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烈士遗属解决好困难事、烦心事,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全市挖掘整理出14名扬州籍革命英烈的感人故事,并制作成短视频,选拔14名红色宣讲员走进校园、机关、企业、社区、村镇、军营,开展‘学党史砺初心’百年英烈红色故事‘六进’宣讲活动,展现扬州籍烈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矢志奋斗、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春香介绍,目前全市已累计组织红色宣讲活动52场次,10303人参加活动。宣讲活动经新闻媒体直播传播后影响受众上百万人次。
我市还依托“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寻亲申请,借助新闻媒体加强寻亲宣传,为烈士寻亲帮亲人圆梦。截至今年10月,我市为67名在邵伯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为8位在三江营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寻到了亲人,为市区7名烈士后人寻得烈士安葬地,圆了烈士后人多年心愿。
【落实“双减”政策】
333所学校实现课后服务两个“覆盖”
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我市迅速响应,7月28日成立“双减”工作专班,“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两手齐抓,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每周一至周五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同时,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精心设置课后服务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和学校实际等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昌明介绍,10月8日返校复学后,全市各义务教育段学校陆续启动课后服务工作。复学后第二周,全市333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启动,实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全市320701名学生参与其中,占全市义务段学生总数的97.4%,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共21366人,占81.9%。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方面,我市按照国家要求,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引导学科类培训机构向非学科类机构转型;对我市现有的全国连锁型上市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治;提醒广大家长不再缴纳新学期培训费,待机构领取新的办学许可证之后,按相关要求方可报名缴费。
“下一步,我市将出台市级四部门‘营转非’登记工作方案,在年底前完成所有义务教育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企业的工作。全面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凡是选择继续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机构,在本次‘营转非’登记过程中,开通第三方学费资金监管账户,全部纳入资金监管平台,全力保障全市参培学生资金安全。”昌明介绍。 记者 杨宝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