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6月4日上午,中国老挝赛色塔低碳示范区合作项目首批援助物资发运仪式在扬州高邮举办,2000套LED路灯和5套环境监测设备已完成生产和包装,将于近日运输到老挝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为老挝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
据了解,建设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是落实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的具体举措。早在2020年7月,中老两国就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的合作文件,确定了中方向老方援助太阳能LED路灯、新能源客车、新能源卡车、新能源环境执法车和环境监测设备等应对气候变化物资,并编制低碳示范区规划方案。而本次即将发运的2000套LED路灯和5套环境监测设备,是中老合作建设老挝赛色塔低碳示范区的第一批物资。
“老挝的气候适合太阳能产品的应用。项目实施前期,我们公司的技术部经过反复核算和测试,确保方案万无一失。”扬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爱文告诉记者,“2000套太阳能路灯产品及5套环境监测设备的最终产品完成时间是在2021年4月底,均已通过第三方检测,目前具备发运条件。”未来,中方还将负责组织对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全面培训,确保太阳能路灯的后期使用和日常维护。
“包括2000套太阳能路灯、5套环境监测设备在内的这些物资,运抵老挝后预计将为老挝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每年节省约100万千瓦时电量,同时减少约56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在中老建交60周年之际,举办这场援助物资发运仪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中老双方共同建设低碳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示范区下一阶段的实施注入新的动力。”
“感谢中国对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希望两国未来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继续携手,推动双方在相关领域开展更多合作。”老挝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通沙万·培泰指出,今年恰逢中国和老挝建交60周年,本项目将为两国的深厚友谊增添一抹鲜艳的绿色,成为中老合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此次援助老挝物资从扬州高邮启运,而高邮的主导产业——智慧照明,是高邮起步最早、品牌最响、集聚程度最高的基础产业。目前,高邮拥有近千家照明灯具企业,从业人员超4万人,年产值近300亿元,产品涉及道路照明、景观照明、智能照明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从材料供应到制造加工、从配套服务到成品生产等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承载着全国近70%的灯杆和40%的室外照明灯具制造。(柏之艳 沈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