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篇扬州曲艺《永远的长征——梨花又开放》组建会暨新闻发布会在市曲艺研究所举行。该部作品将由青年女演员担纲,以女红军的独特视角出发,展现长征精神与红色信仰。即日起,作品将进入演员排练阶段,预计将于7月中上旬首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数易其稿:中篇扬州曲艺展现长征精神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女红军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她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巾帼不让须眉。中篇扬州曲艺《永远的长征——梨花又开放》以三位女红军为主角,通过她们在长征道路上英勇前行的感人事迹,展现长征精神与崇高信仰。
该剧剧本由著名评弹演员、导演、编剧潘祖强与扬州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集体编创。从2020年开始启动编创工作,历经5次以上集体研讨会、13稿修改。为了使剧本更符合舞台表演的需求,创作过程中曲艺演员们便参与其中,反复沟通、打磨,是导演、编剧、演员团队的一次通力合作。
对于扬州曲艺,潘祖强并不陌生,他曾两度参与扬州曲艺中篇作品的创作,分别是《盛世红伶》和《瓜洲余韵》。“面对这样的红色题材,我们怀着一份敬仰之心不断打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与挑战:全部由青年女演员演绎
长征路上有一群女红军,曲艺舞台上也将有一支年轻的红色“娘子军”。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演出阵容将全部采用女演员,由青年女演员担纲,这在中国曲艺史上也是首次。
“对扬州曲艺中篇来说,这是一次创新,而对全体女演员来说,这又是个挑战。”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所长姜庆玲说,从角色来看,女红军是主角,但也有很多男性角色,还不乏反面的男性角色,曲艺女演员反串来驾驭这样一个角色是挑战之一。
在乐器方面,以往女演员一般是以琵琶弹唱为主。“这部作品中还会用到三弦等通常是男演员弹奏的乐器,这也需要女演员不断学习和提升。”姜庆玲说。
“此外,不同于以往一个人在台上呈现一段作品,中篇曲艺作品需要与同档的演员相互配合完成演出,这要求演员不仅具备独立的承担能力,更重要的是团队协作的能力。”姜庆玲说。
演员说:感悟长征精神,演绎好角色
《永远的长征》中的主人公是长征中的几位女红军,她们年轻、热血、有信仰,而在作品中担纲的青年女演员们,也在经历着长征精神的洗礼。
“参加《永远的长征——梨花又开放》剧组,对我们每个青年演员来说,既是全新的尝试,也是巨大的挑战。角色的转换、表演的创新、资料的查阅、无数次的推翻与重建,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创作的艰辛与收获。”扬州市曲艺研究所青年演员李琳说,这一过程中,也拉近了演员与剧中人物的距离,逐渐触摸到她们内心,真切地体会到了长征的不易。“以前,我们总以为长征很遥远了,其实长征没有尽头,我们也正走在一条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
演员们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演绎好角色,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