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干
昨天下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干登临扬州讲坛,分享“汪曾祺的文化启示”,深度解读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并分享与汪曾祺交往过程中的趣事。
人人都爱汪曾祺
汪曾祺,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特别能够创造奇迹的作家,他虽然已经去世那么多年了,但我们感觉他还在我们的身边,用文字在跟我们交流、沟通。
如果你身边有“50后”“60后”,他们应该都很喜欢汪曾祺,他们喜欢汪曾祺作品里的醇厚。其实“90后”“00后”也非常喜欢汪曾祺,他们喜欢汪曾祺笔下的美食。扬州是世界美食之都,要有美味的食物、烹饪美食的大师,同样还需要汪先生这样大美食家。汪曾祺的美食文字让扬州美食、扬州美食文化在全国、全世界得到推广。
有个朋友曾跟我说,“开口不说汪曾祺,读尽诗书也枉然。”就是你和某个人说到汪曾祺,你们的感情马上就拉近了,就好像是老乡、是熟悉的人一样。这是特别有魅力的。
汪曾祺是个什么人
汪曾祺先生是3月5日的生日,他出生这一天是元宵节,虽然“汪曾祺”的名字与元宵节没有关系,但他给三个孩子起的名字都带“月”,汪朗、汪明、汪朝。正月十五这天的月亮还是给了汪曾祺一个潜意识,他对元宵节的情结无意识地转移到孩子身上。汪曾祺的文章也像月光一样,很温婉的、很缓慢的,慢慢渗透到大地、浸透到人心。
汪先生受到高邮文化、扬州文化的影响特别大。比如高邮有著名的文学家秦少游,秦少游的特点是婉约,讲一个“情”字。汪曾祺小说里的人物重情。
汪曾祺喜欢写美食。高邮有个明代著名的散曲家叫王西楼,王西楼曾经写过一部《野菜谱》,把家乡的野菜画出来,怎么吃、什么味道,一一作了说明。
汪曾祺还受到扬州八怪的影响,他喜欢郑板桥,写过《金冬心》,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李鱓。汪曾祺在《鉴赏家》里面写季匋民,汪先生写的时候,说季匋民最喜欢李鱓的画,其实是在说他自己。
汪曾祺是我们的“运河之子”,他是扬州这块丰沃的文化土壤孕育出来的大树。
汪曾祺写的什么文
其实汪曾祺写的作品数量并不是特别多,加起来200万字多一点,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质量,汪先生写过小说、散文、戏剧、评论、诗歌、古体诗,还写过很多剧本,体裁十分丰富。
汪曾祺当初在西南联大,向沈从文请教怎么写小说,沈先生用非常浓重的湖南口吻说,“靠着人物写。”汪曾祺说这个意思也就是“贴着人物写”。
怎么贴着人物写?汪先生悟到真意了,就是要贴着人物的性格、命运、灵魂写。在汪曾祺的《陈小手》这篇文章里,陈小手是一个男妇产科医生,被汪先生写得特别好,骑着大白马。那天团长的太太难产,陈小手赶到以后果然妙手回春把孩子成功接生出来。为表示感谢,团长给了陈小手二十块大洋,这可是一笔“巨款”啊。但是哪知道,陈小手骑马走了,团长在后面一枪把陈小手打下来了。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
其实我们以前觉得,文章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是汪曾祺在文章的最后加了一句“团长觉得怪委屈。”后来我们读了很多遍才懂,原来这个就叫贴着人物写,这个时候写到了团长的灵魂,一个扭曲的灵魂。
汪曾祺曾说,写文章的语言要像揉面一样,不停地揉,把它揉顺。我想用收藏界的一句俗语来形容,汪曾祺的文学作品是有“包浆”的,他的作品原来就自带“包浆”,经过多年的淘洗打磨,愈有“包浆”感和“包浆”味。所以他的作品经得起玩味,可以反复读,反复出版,反复欣赏和把玩,而有“包浆”的作品不多,有“包浆”的作家就更少了。
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联通性
汪曾祺的作品打通了现当代文学、打通了古今文学、打通了中外文化、打通了雅俗,也打通了南北文化。
其实在这里面,打通雅俗是最难的。为什么人人都爱汪曾祺,因为他的作品大雅、大俗,汪先生的作品平白如话,越读越有味道,我们说“老妪能解”。
打通南北其实很好理解,汪先生是扬州人,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学习,后来又去了北京、张家界,这种南北文化对他的影响特别大。我以前没去北京时,喜欢汪曾祺写的高邮,特别好,但对汪先生写的北京没什么感觉。后来去北京生活了很多年,发现汪先生不仅高邮写得好,北京原来也写得这么好。他对当地文化、民俗的理解非常透彻。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打通中外,学习西方文学,书写中国味道。他写的小说、散文传递的都是中国人的情感,表达的都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和气质。
汪曾祺有一种随遇而安乐观的心态,他说过,“随遇而安,逆来顺受”。有人说,这种想法是不是太消极了?不是。这个意思是,该乘风破浪的时候一定要乘风破浪,但是该随遇而安的时候一定要随遇而安。
我们来看汪先生的一首诗,“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郇厨,盛宴的意思。汪曾祺其实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蜗居在一个小房子里,但就在六平米的地方,他觉得做出的是盛宴。这种心态给我们很多启示,值得我们学习。
特写
穿越30年特别的礼物
昨日讲座开始前,王干将汪曾祺先生送给他的一本书捐赠给鉴真图书馆收藏,而就是这本书中,有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
在书的夹页中,有一张王干的照片,鉴真图书馆负责人在收到书之后,告知王干,王干大吃一惊。因为这本书汪曾祺送给王干已很多年,但王干自己却从没发现这张照片。
照片里的王干还是个清瘦的小伙,据他回忆,这大概是在1992年,他和汪老一起到杭州灵隐寺附近时拍的,但拍完之后汪曾祺没有告诉他,却将洗出来的照片夹在书里送给了他。“这是汪先生通过鉴真图书馆送我的礼物,谢谢鉴真图书馆,谢谢您,我的汪先生。”
记者 王鑫 林倩雯 周阳/文 韩鸣丰/图
昨天下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干登临扬州讲坛,分享“汪曾祺的文化启示”,深度解读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并分享与汪曾祺交往过程中的趣事。汪曾祺的作品打通了现当代文学、打通了古今文学、打通了中外文化、打通了雅俗,也打通了南北文化。打通南北其实很好理解,汪先生是扬州人,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学习,后来又去了北京、张家界,这种南北文化对他的影响特别大。这是汪先生通过鉴真图书馆送我的礼物,谢谢鉴真图书馆,谢谢您,我的汪先生。
昨天下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干登临扬州讲坛,分享...